2013年9月10日星期二

情約半生 Before Midnight ─ 醉夢、追夢、碎夢

二十五年前的一天,一女子 Amy Lehrhaupt 跟年輕的 Richard Linklater 遇上。這段偶緣的結果,就是 《Before》 系列。


三部電影,橫跨十八載。很多人都認這一段十八載的情緣,不論是戲裡戲外,很是難得。怎說都不是段短時間。難道時間一長久一點就真的值得真惜?那布斯偉里士的《虎胆龍威》又如何?他老人家這套系列足足是二十五年之久呢!當然,沒有人會對這很認真,說出來也不過是想對那種戀沐的氣氛來個戲謔。


終歸,英雄氣短,兒女情長。打打殺殺的超級英雄通常只會淪為面譜化的產品,只可帶來一陣子的高潮;情情愛愛的痴纏愛侶永遠令人掛念,因為他們總會帶着所有人各自在盼望着的夢。


《Before Sunrise》是一個夢。夢起於一列車裡,夢始於一對怨偶的嘮叨。令得年輕的 Celine 搬了位子,剛好坐在同樣年輕的 Jesse 的同一列的坐位上。Celine 為何要選坐在 Jesse 的隔鄰呢?或許從第一眼的接觸已生起了興趣。或許只是測試自己的魅力。或許她本人對此一慨沒有意識。淡黃的光線、矇矓的空氣、清香的氣息、散落的金髮,專注的神緒,Jesse 就這樣給釣上了。然後這一夜就是一段耐人尋味的夢。徹夜不眠,漫步維也納,長談所有的話題:傻氣的、認真的、嚴肅的、俏皮的、傷感的、佻侸的、愛慕的。一對玉碧,彼此吸引。最後,火車站上,不期而遇的人立下期約。然後「暫別」。


好事多磨,Celine 意外失約。一幌九載。《Before Sunset》裡,Jesse 成了有家室的人。這次是一段追夢的過程。倆人得以重逢,就不過是因為 Jesse 把這段偶遇寫下成書。他想追回這段感情,但現實中又無從入手,唯以小說去重返時光。誰知,借此追夢,有夢來尋。Celine 主動來跟他相聚。期實大家都為此段消散得無影無踪的情緣感到不甘。在重聚之前大家更各有一翻不如意的經歷。步入中年之景,日暮之前,互訴由衷,也互吐苦水。對人生路途上的一切陰差陽錯,彼此都表現無奈﹝其實細想起來,也是三位創作者的憮心之言﹞。既然大家已遇上了,也不好浪費時光。趁機漫步巴黎,大家的感情又暗暗的焙起來。


終於 ………


九載再過,是《Before Midnight》。有點不同,從開始,中年的Jesse 和 Celine 已不再是主要的焦點。在他倆重踏絮語漫遊前,焦點分別是 Jesse 的兒子、Jesse 與 Celine 的一對孖女、和餐桌上的一班老中青。除此,今集的 Jesse 與 Celine 也跟之前很不同。以往,他們都彼此專注的。但今日,已踏入中年了,太多事情圍繞大家身邊,又那來情趣?


老中青共聚餐桌的一場戲頗有趣味,就是想要簡單的列出人生的漫漫時光。當 Jesse 和 Celine 聽到一對少年輕輕說出自己的定情經歷時,可以看得出兩人都面泛起懷念之味。相反那對少年聽到中年人的情感經歷,又表現對婚姻的不信任。還是後來得一老婦道出自己如何懷念逝去的丈夫,大家才醒然人生苦短。


接此的,是 Jesse 和 Celine 的碎夢時光。已四十之年,男男女女都變了個大模樣。Celine 常常問 Jesse 還會否愛她這樣的一個肥躉師奶。但 Jesse 又可以怎樣回答?誠然,從他盯望着少女着起比堅尼時的火辣背影,不問也知他還是慕念着青春的胴體。但身邊的是和他一起多年的伴侶,緃使還愛着她,但不免地這已不是她身體最美麗的時間。但當他說愛她的靈魂,更會惹來 Celine 指責他嫌棄她變老。既要誠實、又要狡猾。


來到酒店,又是另一段碎夢過程。以前的性愛,也是一場夢。《Before Sunrise》的結尾,只會發現 Celine 吊帶裙裡那件襯衫給拿掉了,但我們從來看不到那段過程。這已經提供了足夠的幻想空間了。到 《Before Sunset》,也不過是用一句 You gonna miss the plane 含地帶過幃帳後將會發生的綺麗。而《Before Midnight》就來了個赤裸裸的依偎。這就是真實,而且是四十歲的真實。三部電影出自同一手筆,而今部似乎要刻意說你知,前兩部電影是如何的一個夢。


他們的對白,由外表慢慢的轉入彼此相待的態度。多年的一切鬱結刻間爆發。由 Celine 難展自己的抱負、永遠要活在 Jesse 的背影中,到自懷着一對孖女後 Jesse 的不在身邊;Jesse 也不滿 Celine 時常說起前妻的所有的不是,想要 Celine 可體諒自己愧對兒子的心情。九年前的種種不如意,也不過是向着外邊環境而發。但今日,欲是一雙怨偶在互相埋怨;恰似他們當年相遇時那對怨偶一樣。


時間會改變一切。山盟海誓或許不會變。然而維持生活的質素、繳交雜費、照顧老少、照料家務 …… 一大堆必要的雜務淹沒了兩人的心神,兩心逐漸走遠。那時候又是另一首《Love will tear us apart》。每對伴侶都想要避免這情況,不過生活又不會讓你過得那麼舒泰。有人提出這類辯証:就是生活越艱難,當走過了,也會更加珍惜。我不知道這道理是否真的。然且在得到答案之前,又有誰可以大聲說出,這條路要如何走過?


沒有!而且誰也沒資格。所以 Jesse 也只能向 Celine 大聲疾呼:「This is real!」每個人只能盡力去走這條路,然而任何一方都立意要離開這條路,另一方也只能說句:「算了!」

2013年4月9日星期二

天堂三部曲:愛、信、望 Paradise: Love, Faith, Hope



還是頭一趟。看過一部電影,理性上喜歡,感性上憎厭。Ulrich Seidl 可是個風頭躉。要不然,為何要拍這三部賣弄「核突」的電影。一心想要還原世間的真相?!還是語不驚人誓不休?!有關他的英文資料不多,只好多在電影裡了解他的心思。

三部曲圍繞三個同一家的三位女性:信教的姊姊,尋找愛的妹妹,和妹妹渴望愛的女兒。
愛的天堂

看來有五十來歲的妹妹 Teresa,遠渡肯亞渡假村。她本來只想趁生日,到外地鬆一鬆。她有一個不正經的女友人,跟她大談當地年輕男性有多棒。Teresa 給聳踴,開始不經意的結識當地的年輕男性。不久,Teresa 更與他們有肉體關係。初時,Teresa 只要從中尋找愛的感覺。最後迷失在永不滿足的慾望裡。

鏡頭裡這個肯亞渡假天堂,就是份外滄涼。細節上和別的渡假村無分別,同樣的旅客、同樣的服務、同樣的人、陽光、沙灘、笑聲 ...... 與剝削和不公。在冷靜的鏡頭裡,旅客就只管如死屍般攤着享受太陽的乾煎。清潔的沙灘上,架起了一條白繩,攔起當地人與日光浴旅客。那境象之荒涼,敢保証難在其他的電影看到。在這種氣氛和境象之下,令人產生難以言明的抽離感。直言之,就是「睇住班師奶點折墮!」

這電影令人很不安。當中並不是因為一眾肥腫不堪的肥師奶那「毫無保留」的演出。而是電影裡所描繪世界,又或者是引導觀眾集中注意力所在的那個角度。表面充滿優遊、歡樂。但絕望給掩蓋着,令人窒息。不忍要再往下繼續看。但一往下去,卻是一個又一個,越發瘋癲的慾望地獄。

信之天堂

愛的天堂,是慾之地獄。信之天堂,又怎會好得去那裡。

跟「愛」有點相似的,帶動故事發展的,同樣是來自主角的澎湃的慾望。「信」不過是跟上一部曲作對向相反而已。主角 Anna Maria 表面上是個虔誠的天主教徒。她終日都誠心侍主,緊遵守戒規。不時,她便會捧着一尊尊的聖母像到處傳教。但從根底裡,她身體裡載着的是濃烈的慾火。靠着信仰,她內心得到一陣子的平靜。不過她所用的方法,在外人眼中卻是非常的異類。

她所遵循的是極端的刻苦自虐式的修行。她祈禱方式是一手拿着玫瑰唸珠唸經,另一手拿着皮鞭鞭打自己。初時看見這個畫面,你大可能會想這只是一種較為少見的宗教修行形式﹝在「達文西密碼」也見過這回事吧﹞。往下看,便會明白她的行為非出於面向上主的完全的歸降,而是為了禁慾。紀綠式的電影鏡頭,跟着 Anna 出入不同的家庭,描繪她在傳教時的那一份堅定自信。當一夜,她闖進了公園裡的肆無忌怛的雜交天堂。還旨望她厲聲嚴詞的訓責,反而顯得羞愧失措,沒了自信。她的信仰之路,那第一因很純綷。但並不是純綷於向主。而是純綷於合情合理地發洩慾望。

在「天堂:信」裡,為了對比 Anna 信仰主的褻瀆本質,特別地安排了幾場頗為「做出面」的場面,及一個伊斯蘭教的丈夫。這位患有殘疾的丈夫,可能從開始無人會喜歡他。可能基於他的信仰賦予了他能娶有四名妻子的權利。可能基於他那土頭土腦,潦倒無為,不修邊幅的外表。也可能基於他那種性格上的大男人缺陷。無論如何,電影裡頭安排觀眾看見了一個場景,他倆夫妻在浴室,身為妻的為丈夫侍浴,夫妻倆衷心傾討。大家大可明白他倆實際、總算、也曾愛過。這畫面合理了他倆的一段婚姻,那就突顯了 Anna 大多數時間裡對待丈夫是如何的不人道。

行為是死的。心,才是判別真誠與否的依歸。Anna 實在地褻瀆了上主。

望的天堂

「天堂:望」相對前兩部,顯得較低口味很多。正值青春期、而痴肥的少女,參加了一個體重控制訓練營。營內的生活盡是清心的食物、寡慾的運動。手機也要給收起。一眾痴肥的少男少女在此給迫着過這乏味的日子。當然,偶而他們總趁入夜便胡作非為一翻,但都只限於吸煙飲酒。

營內有一個成熟又風趣的醫生。少女為之春心動。少女不時找機會見見這迷人的醫生。為這平白枯燥的日子生起點點顏色。不久,就連醫生也察覺到他倆之間那無明的化學作用,醫生開始對少女生起興趣。自此,便是一段低調的、關於越界渴望與道德爭扎的故事。

「望」的第一因,同樣是慾。不過相對前兩部曲,那痴迷病態的色彩絕緣於此章。少女表現的是平常的愛慕,慾的成份很淡。淡得還不及於那醫生面對少女昏倒的身體所展露的渴望。
三部曲中「望」的意識算是較為健康。至少,那個少女是渴望愛,相信也是信有愛的存在。這個故事不過是人生中的第一次失戀吧。

2013年4月5日星期五

霧裡人鬼神 In the Fog

霧裡人鬼神

二次大戰時期,內裡多多少少的的故事,都給掩蓋於五里霧裡,沉沒於歷史煙雲中。是人鬼蛇神、是忠奸黑白,剩下白骨一堆,又焉能分辨?

「霧裡人鬼神」淡淡的調子、平實的拍攝、全沒花招炫技。以三段體帶出三個主角背後的故事。鏡頭也不過多是跟在主角身後,近類於第一身主觀視點,透出了電影的揭露性的本質。道出事件本身如何發生,再也找不到見證。能剩下的只是當時人的親身經歷。

故事發生於二次大戰時期的白俄羅斯。兩個人騎着馬帶着鎗,來到一個偏遠的郊區,要處決一個叛徒。那叛徒本來是鐵路工人。之前,四個工人盤算,利用身份上的方便,破壞鐵路設施,不讓德軍佔用。計劃成功了。但工人們全數給捉拿。四個中有三個給處以環首。剩下來的一個卻無條件的給放走。回到家裡,個個都認定了他是叛徒。是他出賣了同僚。叛軍組織更派了兩名執法人員來處決他。執法人員之其一就是叛徒的朋友。叛徒自知別無申辯之據,本來把心一橫打算死於朋友之鎗下。意料之外的事,把一切的計劃打亂。由此亦引出了事實的真相。

真相之下,各人表面上的身份再不是那一回事。叛徒,再不是叛徒。執法者,亦有貪生怕死之徒。劇情慢慢的燃燒起溫熱的火種。但在霧裡,任何人都再難知道歷史真相。

2013年1月30日星期三

莫要我喊「滾」!

大陸水貨客已不單止是一件資源分配失衡的問題(以奶粉為甚)。而是已及至社區建設負擔能力之問題。

無誇張,以本人所住的太和區為例。水貨客通常以東鐵為主要的運輸工具,循他們的行走路線,必會使用昇降機等設施。然而該等設施之工程設計,大多是以方便輪椅或其他行動不方便之人仕為目的,因此那些設施是應付不了每日頗大的貨運量。

結果是怎樣?那些昇降機不久即現“衰退”之象,令人擔心其之安全程度。家母正是需以輪椅輔助之其中一人。她曾說過,昇降機近來出現了不少的機械雜聲。更曾有巨響發生!就更莫說水貨活動對一切居民之不便。例如,他們群起出動時,所拉起之「車隊」阻礙了一眾行動不便者。又例如在火車站月台、車廂裡做成的嚴重阻塞(又休說他們的態度。或許,他們沒受一般教育,而且生活艱難。所以一切皆以直接之情緒面對。)

本人,不情願受腐敗共黨所治,不情願受苟且官僚所理。他們只令國民、公民活在越是荒誕的世界(香港居民需接受當地奶粉之配給?!)。同時,同情國內之百姓。他們所受的一切 - 奶粉曾令嬰孩大頭、豉油由頭髮所釀、雞蛋是無機化合品、食油從地溝裡來(雖香港也曾有過)、眾多食品於健康毫無保証(但不認同你們為此來搶 Jenny's Cookie。橫豎是奢侈品,有需要這麼多嗎?)、綿被黑心、丸囊致癌。不過,一旦你們呼吸的每一口空氣都在身體裡發癌的時候,會否便來香港搶空氣?

莫要我喊「滾」!

2013年1月11日星期五

無題

接到電話時,來電的總會說情況有多麼的危急。千思萬算,做了決定。還是早點來到才放心。到了,見真一點情形。然後就是長久的等待。準備來時是多麼的焦急。後來卻連那股悲泣的氣勢也洩掉。親友們本來都帶著愁容,後來就如嘉年華般聚首談歡。何等的超現實,何等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