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9日星期二

Ex Machina 機械姬

當看過預告片後,多多少少滿有期望。不斷想着,這片子能否帶給我點點思維刺激。
天才的程式編寫員 Caleb「幸運」地得到了一份神秘之旅。來到一個偏僻荒野,那處有一間鮮有人知的研究室。研究室的主人 Nathan 正進行人工智能的發展,而且以經取得了驚人的進展。最新的進展結果就是一副叫 Ava 的女形機械人。 Caleb 應邀到訪的目的,就是為 Nathan 來測試 Ava 的人工智能的發展程度。

Ava <> Eva, Ava == Eva
「若是成功,這可不是人類的大歷史,而是神的。」當 Celab 來到一間諾大的房間,他給置於房間裡一個由三面直立大玻璃為成的細少空間。他面前的一塊玻璃,厚厚的,卻有一道由硬物撞擊的散裂痕跡。過往是隱隱的詭譎。在此他開始與 Ava 的面談。眼前這個人形體,除卻那副冰冷硬軀,Ava 的談討幾與真人無異;實情是,當她披上了人類日常的衣裳,任何人會直把她看待為一般的人類。

自大自滿的 Nathan ,或許他暗地裡已自稱為神了,對自己的發明滿有自信。當 Celab 與 Ava 的幾次的面談中,Nathan 坐在研究室的一角,透過觀察鏡頭,想要細看 Ava 會如何「勾引」Celab。不難發現,當 Celab 滿以為自己在測試 Ava 的同時,他也正給 Nathan 作測試。事實,滿口邏輯和理性的 Celab ,他的人性也免不了受到衝擊。Celab 開始表現出了對 Ava 詭異的趣向。他也會透過寢室裡的觀察鏡頭,偷窺 Ava 卸下衣服時的挑釁。漸漸,Caleb 也對自己的身份產生了懷疑。

觀眾大可以把此片視為科技版的聖經創世紀。即是夏娃如何偷食禁果,繼而走出伊甸園的故事。當然,大家可要把內裡的元素做一對一的互換;但又不可完全地互換,而且 Ex Machina 對夏娃故事的所作的變奏,有不錯的懸疑效果及驚喜。Ava 即是 Eva,但亦不是 Eva。Eva 是創世紀裡,由神造出來的初始人類。Ava 則是由人類 Nathan 造出的第一個堪可代替人類的人工智能。從字頭 E 轉為 A ,這可是有關於神秘學的轉換。字母 A 即是光明會其一的代表符號,在此片中代表了一群已受光啟的精英。由此 Ava 即是人類初始「昇格」為神的第一個創造物。
然而人不是神。Eva 以無知之態來到伊甸園,她還需吃下禁果,才懂分辨善惡,卻給神視為背叛。Ava 呢?她卻是擁有人類一切的特質;那管是好的還事壞的。Ava 可是由這一群背叛神的人所造,她的心智中七情六慾又會如何表現出來呢?這正是此片的精要之處。

初看預告片,會直以為這會是一部充滿辯証和以刺激手法探討的電影。圖靈測試也不過是以人與電腦二元對立式的互動以作測試。若圖靈測試是以一元形式的自我辯証,這會不會是個有意思的測試?不過,明顯地 Ex Machina 並不以此方向發展。相對地此片是以較神話形式發展故事,況且那種對觀眾的挑釁很是溫和,遠不能為觀眾帶來深思的機會。所以出來效果便是一部簡約而有效、低成本又不失質感的科技驚悚作品。

2014年4月10日星期四

觸不到的她/ HER

未來的電腦人工智能,只需兩三條看似是毫不相干的問題,就可以為用家設定好一個貼心貼身的私人秘書。人工智能的貼心的深度,不單是一個全能的管家,更會談談情、跳跳舞——這是《觸不到的她》劇情的基本設置。

《觸》的時空是在不久的將來。然而就更似是今日已在發生的事。只要從搜尋器上即可發現一大堆人類跟 Siri 調侃的截圖。當然,就今日所見其實還與電影裡有一段距離,恐怕是日子或許不會太遠。

《觸》很容易令人喜歡,但這只限於那些對科技有遠距離式的敏感,又敏於情感舒發的一群。這樣說似是在嘲諷。確實這也不過是個主觀意見。

失婚男主角似是對人世間總總失去興趣。他工作於一間代客為文作信的公司,這直是對他一大諷刺。每日為客人譜盡多少心聲。然而那最敏感、最富情感之心,又有誰可代為訴衷情?一天,他在科技展上遇上了生命中其中一個她......最先進的人工智能。就在設定完成的一刻,往後的一段時間,生活中泛起了漣漪不斷。

他與她談起生活,說到人生,更墮入愛河(也許只是男主角在自戀吧)。無處不在的她,佔有了他的每一刻。從畫面裡他倆每一個鏡頭都盡是溫煦之色彩。這處是個有趣的對比:他對前妻之回憶,和知心女好友交往之場境。關於前妻之回憶(和一場真實場合)都是陽光普照的日子......暗示他面對之現實;與女好友一起時多是在室內,環境一般是較暗,甚至更有黑夜......暗示他心宅之角落。兩者和溫煦之氣氛,比較之下具象了人機戀之一片美麗。

盡管這人工智能似是無微不至,深及了男主角每一個心理、甚至是心靈的需要,可是,不久,他倆之間開始築起了一道鴻溝。或許又是所謂愛情的定律吧。男主角然後才發現,這個她,不只是她的智能、功能,就連是她的愛情都是不處不在。

 不少人都認為,《觸》所涉及的是對當代人沉迷科技、忘卻人與人之間之交流之當頭棒喝。本人卻不以此為然。《觸》的題材似是新穎,觸及的又是不久的未來,甚至是當刻所發生在人類世間的事。然而,內裡抱持着仍是舊套的愛情觀。《觸》具有敏銳的觸覺,可是不灑脫。與人工智能談情是甚少觸及的題材。《觸》片也實際上及至到邊沿界線。可是基於價值觀的關係,抱持了絕對的人機分野,沒有讓創作者和觀眾對愛情來個從新的審視。取而代之,仍舊抱持着甚為陳腔的濫調。

首先,與人工智能有何不可?在《觸》裡,人機戀之間問題真正的爆發點,始於男主角發現了人工智能不只得他一個情人。這樣,問題直接關係到了為何要忠貞的問題。忠貞的道德意識又是如何發展出來?相信《觸》片也沒有意思去作更深的談討。但是,可以肯定,觀眾只要從這個方向有更深的思考,大可能會認為男主角對此事的反應是太過了。忠貞終歸是物質性為主的事。人一日掙不脫這副肉身,忠貞就永遠是愛情的焦點所在。

其次,一切發生於男主角身上的,歸根於人類逃避寂寞的心態。尋找、追尋愛情究竟是基於那種目的呢?實在是人言人殊。但至少,在《觸》裡,主角們的問題不過是害怕寂寞吧了。更直接就是找一個外在的事物去填埔自己內心的空虚。這是完全自私的出發點。而且更突顯了,人類意識的盲點與限制。若果每個人都能跳出這個盲點,世界會有更多幸福快樂、不介意有沒真正愛情的人。

話及至此,相信你或許會同意、不同意本人所說。情況就好比各有喜歡《觸》片與否的觀眾。無論你如何選擇,這都反應了,你的人生、愛情觀選擇了那一立場。

以戲論戲,《觸不到的她》令人賞心悅目。從其中帶出的話題而論,就不免於陳腐。

2013年9月10日星期二

情約半生 Before Midnight ─ 醉夢、追夢、碎夢

二十五年前的一天,一女子 Amy Lehrhaupt 跟年輕的 Richard Linklater 遇上。這段偶緣的結果,就是 《Before》 系列。


三部電影,橫跨十八載。很多人都認這一段十八載的情緣,不論是戲裡戲外,很是難得。怎說都不是段短時間。難道時間一長久一點就真的值得真惜?那布斯偉里士的《虎胆龍威》又如何?他老人家這套系列足足是二十五年之久呢!當然,沒有人會對這很認真,說出來也不過是想對那種戀沐的氣氛來個戲謔。


終歸,英雄氣短,兒女情長。打打殺殺的超級英雄通常只會淪為面譜化的產品,只可帶來一陣子的高潮;情情愛愛的痴纏愛侶永遠令人掛念,因為他們總會帶着所有人各自在盼望着的夢。


《Before Sunrise》是一個夢。夢起於一列車裡,夢始於一對怨偶的嘮叨。令得年輕的 Celine 搬了位子,剛好坐在同樣年輕的 Jesse 的同一列的坐位上。Celine 為何要選坐在 Jesse 的隔鄰呢?或許從第一眼的接觸已生起了興趣。或許只是測試自己的魅力。或許她本人對此一慨沒有意識。淡黃的光線、矇矓的空氣、清香的氣息、散落的金髮,專注的神緒,Jesse 就這樣給釣上了。然後這一夜就是一段耐人尋味的夢。徹夜不眠,漫步維也納,長談所有的話題:傻氣的、認真的、嚴肅的、俏皮的、傷感的、佻侸的、愛慕的。一對玉碧,彼此吸引。最後,火車站上,不期而遇的人立下期約。然後「暫別」。


好事多磨,Celine 意外失約。一幌九載。《Before Sunset》裡,Jesse 成了有家室的人。這次是一段追夢的過程。倆人得以重逢,就不過是因為 Jesse 把這段偶遇寫下成書。他想追回這段感情,但現實中又無從入手,唯以小說去重返時光。誰知,借此追夢,有夢來尋。Celine 主動來跟他相聚。期實大家都為此段消散得無影無踪的情緣感到不甘。在重聚之前大家更各有一翻不如意的經歷。步入中年之景,日暮之前,互訴由衷,也互吐苦水。對人生路途上的一切陰差陽錯,彼此都表現無奈﹝其實細想起來,也是三位創作者的憮心之言﹞。既然大家已遇上了,也不好浪費時光。趁機漫步巴黎,大家的感情又暗暗的焙起來。


終於 ………


九載再過,是《Before Midnight》。有點不同,從開始,中年的Jesse 和 Celine 已不再是主要的焦點。在他倆重踏絮語漫遊前,焦點分別是 Jesse 的兒子、Jesse 與 Celine 的一對孖女、和餐桌上的一班老中青。除此,今集的 Jesse 與 Celine 也跟之前很不同。以往,他們都彼此專注的。但今日,已踏入中年了,太多事情圍繞大家身邊,又那來情趣?


老中青共聚餐桌的一場戲頗有趣味,就是想要簡單的列出人生的漫漫時光。當 Jesse 和 Celine 聽到一對少年輕輕說出自己的定情經歷時,可以看得出兩人都面泛起懷念之味。相反那對少年聽到中年人的情感經歷,又表現對婚姻的不信任。還是後來得一老婦道出自己如何懷念逝去的丈夫,大家才醒然人生苦短。


接此的,是 Jesse 和 Celine 的碎夢時光。已四十之年,男男女女都變了個大模樣。Celine 常常問 Jesse 還會否愛她這樣的一個肥躉師奶。但 Jesse 又可以怎樣回答?誠然,從他盯望着少女着起比堅尼時的火辣背影,不問也知他還是慕念着青春的胴體。但身邊的是和他一起多年的伴侶,緃使還愛着她,但不免地這已不是她身體最美麗的時間。但當他說愛她的靈魂,更會惹來 Celine 指責他嫌棄她變老。既要誠實、又要狡猾。


來到酒店,又是另一段碎夢過程。以前的性愛,也是一場夢。《Before Sunrise》的結尾,只會發現 Celine 吊帶裙裡那件襯衫給拿掉了,但我們從來看不到那段過程。這已經提供了足夠的幻想空間了。到 《Before Sunset》,也不過是用一句 You gonna miss the plane 含地帶過幃帳後將會發生的綺麗。而《Before Midnight》就來了個赤裸裸的依偎。這就是真實,而且是四十歲的真實。三部電影出自同一手筆,而今部似乎要刻意說你知,前兩部電影是如何的一個夢。


他們的對白,由外表慢慢的轉入彼此相待的態度。多年的一切鬱結刻間爆發。由 Celine 難展自己的抱負、永遠要活在 Jesse 的背影中,到自懷着一對孖女後 Jesse 的不在身邊;Jesse 也不滿 Celine 時常說起前妻的所有的不是,想要 Celine 可體諒自己愧對兒子的心情。九年前的種種不如意,也不過是向着外邊環境而發。但今日,欲是一雙怨偶在互相埋怨;恰似他們當年相遇時那對怨偶一樣。


時間會改變一切。山盟海誓或許不會變。然而維持生活的質素、繳交雜費、照顧老少、照料家務 …… 一大堆必要的雜務淹沒了兩人的心神,兩心逐漸走遠。那時候又是另一首《Love will tear us apart》。每對伴侶都想要避免這情況,不過生活又不會讓你過得那麼舒泰。有人提出這類辯証:就是生活越艱難,當走過了,也會更加珍惜。我不知道這道理是否真的。然且在得到答案之前,又有誰可以大聲說出,這條路要如何走過?


沒有!而且誰也沒資格。所以 Jesse 也只能向 Celine 大聲疾呼:「This is real!」每個人只能盡力去走這條路,然而任何一方都立意要離開這條路,另一方也只能說句:「算了!」

2013年4月9日星期二

天堂三部曲:愛、信、望 Paradise: Love, Faith, Hope



還是頭一趟。看過一部電影,理性上喜歡,感性上憎厭。Ulrich Seidl 可是個風頭躉。要不然,為何要拍這三部賣弄「核突」的電影。一心想要還原世間的真相?!還是語不驚人誓不休?!有關他的英文資料不多,只好多在電影裡了解他的心思。

三部曲圍繞三個同一家的三位女性:信教的姊姊,尋找愛的妹妹,和妹妹渴望愛的女兒。
愛的天堂

看來有五十來歲的妹妹 Teresa,遠渡肯亞渡假村。她本來只想趁生日,到外地鬆一鬆。她有一個不正經的女友人,跟她大談當地年輕男性有多棒。Teresa 給聳踴,開始不經意的結識當地的年輕男性。不久,Teresa 更與他們有肉體關係。初時,Teresa 只要從中尋找愛的感覺。最後迷失在永不滿足的慾望裡。

鏡頭裡這個肯亞渡假天堂,就是份外滄涼。細節上和別的渡假村無分別,同樣的旅客、同樣的服務、同樣的人、陽光、沙灘、笑聲 ...... 與剝削和不公。在冷靜的鏡頭裡,旅客就只管如死屍般攤着享受太陽的乾煎。清潔的沙灘上,架起了一條白繩,攔起當地人與日光浴旅客。那境象之荒涼,敢保証難在其他的電影看到。在這種氣氛和境象之下,令人產生難以言明的抽離感。直言之,就是「睇住班師奶點折墮!」

這電影令人很不安。當中並不是因為一眾肥腫不堪的肥師奶那「毫無保留」的演出。而是電影裡所描繪世界,又或者是引導觀眾集中注意力所在的那個角度。表面充滿優遊、歡樂。但絕望給掩蓋着,令人窒息。不忍要再往下繼續看。但一往下去,卻是一個又一個,越發瘋癲的慾望地獄。

信之天堂

愛的天堂,是慾之地獄。信之天堂,又怎會好得去那裡。

跟「愛」有點相似的,帶動故事發展的,同樣是來自主角的澎湃的慾望。「信」不過是跟上一部曲作對向相反而已。主角 Anna Maria 表面上是個虔誠的天主教徒。她終日都誠心侍主,緊遵守戒規。不時,她便會捧着一尊尊的聖母像到處傳教。但從根底裡,她身體裡載着的是濃烈的慾火。靠着信仰,她內心得到一陣子的平靜。不過她所用的方法,在外人眼中卻是非常的異類。

她所遵循的是極端的刻苦自虐式的修行。她祈禱方式是一手拿着玫瑰唸珠唸經,另一手拿着皮鞭鞭打自己。初時看見這個畫面,你大可能會想這只是一種較為少見的宗教修行形式﹝在「達文西密碼」也見過這回事吧﹞。往下看,便會明白她的行為非出於面向上主的完全的歸降,而是為了禁慾。紀綠式的電影鏡頭,跟着 Anna 出入不同的家庭,描繪她在傳教時的那一份堅定自信。當一夜,她闖進了公園裡的肆無忌怛的雜交天堂。還旨望她厲聲嚴詞的訓責,反而顯得羞愧失措,沒了自信。她的信仰之路,那第一因很純綷。但並不是純綷於向主。而是純綷於合情合理地發洩慾望。

在「天堂:信」裡,為了對比 Anna 信仰主的褻瀆本質,特別地安排了幾場頗為「做出面」的場面,及一個伊斯蘭教的丈夫。這位患有殘疾的丈夫,可能從開始無人會喜歡他。可能基於他的信仰賦予了他能娶有四名妻子的權利。可能基於他那土頭土腦,潦倒無為,不修邊幅的外表。也可能基於他那種性格上的大男人缺陷。無論如何,電影裡頭安排觀眾看見了一個場景,他倆夫妻在浴室,身為妻的為丈夫侍浴,夫妻倆衷心傾討。大家大可明白他倆實際、總算、也曾愛過。這畫面合理了他倆的一段婚姻,那就突顯了 Anna 大多數時間裡對待丈夫是如何的不人道。

行為是死的。心,才是判別真誠與否的依歸。Anna 實在地褻瀆了上主。

望的天堂

「天堂:望」相對前兩部,顯得較低口味很多。正值青春期、而痴肥的少女,參加了一個體重控制訓練營。營內的生活盡是清心的食物、寡慾的運動。手機也要給收起。一眾痴肥的少男少女在此給迫着過這乏味的日子。當然,偶而他們總趁入夜便胡作非為一翻,但都只限於吸煙飲酒。

營內有一個成熟又風趣的醫生。少女為之春心動。少女不時找機會見見這迷人的醫生。為這平白枯燥的日子生起點點顏色。不久,就連醫生也察覺到他倆之間那無明的化學作用,醫生開始對少女生起興趣。自此,便是一段低調的、關於越界渴望與道德爭扎的故事。

「望」的第一因,同樣是慾。不過相對前兩部曲,那痴迷病態的色彩絕緣於此章。少女表現的是平常的愛慕,慾的成份很淡。淡得還不及於那醫生面對少女昏倒的身體所展露的渴望。
三部曲中「望」的意識算是較為健康。至少,那個少女是渴望愛,相信也是信有愛的存在。這個故事不過是人生中的第一次失戀吧。

2013年4月5日星期五

霧裡人鬼神 In the Fog

霧裡人鬼神

二次大戰時期,內裡多多少少的的故事,都給掩蓋於五里霧裡,沉沒於歷史煙雲中。是人鬼蛇神、是忠奸黑白,剩下白骨一堆,又焉能分辨?

「霧裡人鬼神」淡淡的調子、平實的拍攝、全沒花招炫技。以三段體帶出三個主角背後的故事。鏡頭也不過多是跟在主角身後,近類於第一身主觀視點,透出了電影的揭露性的本質。道出事件本身如何發生,再也找不到見證。能剩下的只是當時人的親身經歷。

故事發生於二次大戰時期的白俄羅斯。兩個人騎着馬帶着鎗,來到一個偏遠的郊區,要處決一個叛徒。那叛徒本來是鐵路工人。之前,四個工人盤算,利用身份上的方便,破壞鐵路設施,不讓德軍佔用。計劃成功了。但工人們全數給捉拿。四個中有三個給處以環首。剩下來的一個卻無條件的給放走。回到家裡,個個都認定了他是叛徒。是他出賣了同僚。叛軍組織更派了兩名執法人員來處決他。執法人員之其一就是叛徒的朋友。叛徒自知別無申辯之據,本來把心一橫打算死於朋友之鎗下。意料之外的事,把一切的計劃打亂。由此亦引出了事實的真相。

真相之下,各人表面上的身份再不是那一回事。叛徒,再不是叛徒。執法者,亦有貪生怕死之徒。劇情慢慢的燃燒起溫熱的火種。但在霧裡,任何人都再難知道歷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