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7日星期四

貧賤景觀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自唐朝,元稹已道出過貧賤夫妻有百樣哀愁,至今廿一世紀香港,看來此名句還未有過時之象。

在下廿載有多,三十未夠,雖不生於富裕之家,事實是物資的豐足已勝我上一代何只一倍兩倍。所以,問我可懂貧賤夫妻如何哀百事,筆者當然資格不夠。然而,窮困人家的凄酸苦慘,于家母口中聽過一二,算是有個不確切的印象。

夫妻有情自是婚姻的基本,而婚姻在社會裡有一定的存在形式(婚姻實體),最少夫妻二人能自供溫飽,若擁有私房當然更好,這一切可說成男女雙方要在一起所要付出的代價。有了一個實體,繼後就是雙方努力運作這個實體下去,渴求可直至永遠。由此,夫妻間之意向、集中點由對彼此的關懷愛護,漸漸轉向了日常的鎖事之中。要如何平衡?各家自有其法。

不過要命是,並不所有婚姻有足夠能力自負起婚姻的日常運作。是怎樣,是為何沒能力就不說了,所謂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引我興趣的是,從我家母口中聽來的故事中,任一家庭如何貧賤百事哀,只要大家對彼此忠誠,是甚少有各自分飛的情況。對比現代“結完就分”常及於眼,我們上一代像是“相對地穩定”。

在此,我沒有定論,不過對貧賤一詞有些少疑惑。

偶然看到重播的粵語長片,所謂的貧賤像是有一個確切的景觀 ﹣破落方檯、漏雨天花板、閉而不固的大門、坐不穩的粗糙椅子、最重要是“同樣級數”鄰舍的互相關心,整個貧賤的景觀是開敞、不封閉,恍惚世界是有一個團結的“貧賤階級”。受眾身受其中的環境有著同頻同調的畫面,加上黑白二色昇華了螢屏內之內容,令觀者一一對貧賤無不有一份安份之感。

而現代,貧賤在螢屏世界很罕有,我發覺螢屏不再供應貧賤景觀給他們觀眾。要是有,也只是比粵語長片裡更加極端、和我們周遭環境失諧的景觀,因而產生讓我們需要感恩的心情。如此,關於我們正在親歷的貧賤,不再是開敞,而是封閉在每一戶中。

螢屏這扇窗不斷提供世界消費圖景,我們不再見到貧賤階級的人情溫暖,螢屏日夜滿是我們窮目不盡、七彩繽紛的“世界指南”。只會提供世界指南,因為螢屏已預設假定,正在觀看它們的是達至一定“能力水平”的自由人士,而聰明的螢屏不會說你知,作為自由人士應有多少能力,因為同樣聰明的你應該知道,自由即是無拘無束、無所不可。所以,自由的你應該實現螢屏裡的一切。奈何,現實的你其實沒有一點自由,你的自由度體現在開支圖表上,每月向上飆升然後又急向右邊垂落的曲線。

貧賤跟本繼續待在與你一起,而且以一種比以往更加深化的精神形式,實化成心理症候,因為當你站在家的中央環顧,你赫然發現粵語長片裡那些代表貧賤的道具,通通給換為現代又整潔的家具,表面景觀和螢屏裡的世界相似。貧賤現在只存在心中幽閉的一角。

現實與螢屏裡的世界產生無比巨大的矛盾,矛盾也為每個貧賤家庭帶來夫妻間悲劇式的對立。然而這一代不同於上一代,螢屏一面告知這一代要如何地行使自由,另一面現代化深化貧賤於我們心靈意識之中,最後悲劇的必然就是分離與寂滅。

(Pulp 有首國際無產階級主題曲 ﹣Common people。觀看這 MV,應該可以為貧賤的人民得到解脫……..片刻。)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T1UKAeGXM8

獻給我所認識而有不那麼幸運的朋友,雖然他們應該不明白我寫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