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16日星期五

莫扎特+哥德=Lacrimosa

問題:莫扎特的安魂曲與哥德音樂有著什麼的聯繫?

答案:Lacrimosa!

在香港,得知這位另類界超級巨星名字的人相對於香港總人口的百份比可能是相當稀微,不過Lacrimosa的曲魂卻偶時偶刻在各個媒體出現。有朋友在看桌球世界大賽時聽到《Inferno》裡的Intro被拿來當作了氣勢澎湃的開幕曲;而香港電台製作的鏗鏘集,其中探討香港道路發展之一集,《Stille》裡Siehst du mich im licht開段的元鼓節奏也被用作為朝氣勃勃的配樂。到二零零五年十二月十三日出刋的東touch,也有關於他們的介紹。寫稿的是獨立音樂人兼電台節目主持關勁松,他寫的這篇介紹說不上獨到,也比較“行貨”,不過,我仍然視他為偉人,皆因Lacrimosa的報道至今確實是第一次。潮流雜誌刋載非主流文化的報道並非奇事,也不是第一次,我受了Lacrimosa的號召而破慳囊買下我生平第五本東touch的原因都只不過是—我太喜歡他們了!Lacrimosa之於我的生命確實重要,他們帶給我的不是重要的物質與成就,他們帶領我去開發自己的心路,引領我精神的方向,他們令我初次懂得去追尋音樂(不論是另類、搖滾或是古典樂),嘗試什麼叫作是Natural high。

Tilo Wolff確是一個非常厲害的人物。曾在一個由大陸同志製作的網頁裡,得知Tilo Wolff早在不夠二十歲的年紀已創立了屬於自己的Hall of Sermon,全因為沒有廠牌適合/願意發行他的作品,由此看出,不止是音樂,Tilo Wolff一早已為他自己的哥德王國定下了堂煌的發展大計。

莫扎特生命的最後一刻,正是寫著Requiem的Lacrimosa,Lacrimosa意謂“痛哭”,就此“痛哭”加上“安魂曲”造就了莫扎特戲劇式的死忙,使用上了這名字亦昭顯樂隊Lacrimosa把古典音樂,哥德搖滾,情感詩句及華美藝術合併的野心。從他們的作品作總體觀察,我喜好於這樣分類:《Angst》與《Einsamkeit》為開初,《Satura》定立樂隊方向,《Inferno》、《Stille》和《Elodia》是黑暗前衛搖滾與古典交響逐步結合創立黑暗交響搖滾的三步曲,而在《Stille》及《Elodia》之間的《Live》除了是小丑與女神戀愛故事的其中一個章節外,更是向樂迷示範什麼是高技巧的黑暗重型前衛搖滾,《Fassade》《Echos》則是繼《Elodia》後推進黑暗交響搖滾重型化大型化。(到《Lichtgestalt》反而沒什好說,不是不好聽,只是沒特別,一貫的Lacrimosa。)

哥德搖滾原是一類粗糙之聲,樂迷從中得到的只是幽暗的快感,是一點美感也談不上。若你見過德國法國的哥德式大教堂的精緻精微與宏徫,大會懷疑這些“小家氣”粗糙之聲甚麼可配得上哥德這個詞的呢?(任何一個詞語的如何被使用總有一個源流,但我沒興趣說,況且也不知是對與否。)Lacrimosa另一個令人稱奇之處是能把這樣粗糙的文化與古典音樂作個有機合併,還原“哥德”所應有的參天入雲,矗立挺拔的氣度。單看他們專輯裡造型格調漸進提昇,便會知我所言非虛。

最後,趁著聖誕祝願Lacrimosa的天國可早日稱王天下。還有,希望他們會來港演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