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1日星期三

電影節心水

選擇準則基本上是沒有。不過由於銀財短缺,有必要控制一下自己的慾望。若果預計某套電影會有正場上演的話,它會被不作考慮。不過以下的名單只是初步,可能會有更多的影片會被我入選!

 金牌監製  06TS4E1K 
 守夜神  08KG4E2 
 靈慾荒原  08KG4M2 
 亂步地獄  09KG4E2 
 貍御殿  10KG4E2 
 瑪利亞再生  12KG4E2 
 笨賊喪擒救世主  13CT4E1 
 魔幻三生  14UC4E2 
 性女貞德  15TY4E2 
 46億年之戀  16KG4M3 
 因你的雨雲使我不變爛泥  17KG4M3 
 愛糖針  19KG4E2 
 Cinema Surrealism I  30AC4E2X 
 Cinema Surrealism II  14SM5E1X

誰錯誰對?

在一個言談的情境中,其中一方在問了個問題(假設詢問對方的看法),另一方回答。問方對答案不滿意,續而轉換了問題方式。答方依舊回答同一個句子。問方繼續以像是解釋自己的問題而發問。答方則繼續以像是解釋自己的答案而回答。 

很亂嗎? 

其實並不亂。我久不久就會碰見這樣的場面。答方往往會被說成是『耍太極』,又或者是『佢跟本唔知人問咩!』。 

之不過孰是孰非其實是頗難斷定。答方可能看得出對方是不會明白而在耍。也可能是他認為這個轉換答案的形式會扭曲了他的意思。我是說問方可能跟本是不明白答方的答案。

 若果問方不是不明白答方的答案的話,其他可能性還是有的。例如,問方表面是在詢問一些意見,其實暗自希望對方給出個具實際性的行動方式,先不理會他有意識還是無意識,答方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只一個,而且也一一詳告問方,要問方自己決擇。於是情況就變成了需求與供應的不平衡了。因為問方其實在要求一個答案,而不是要知道有多少可能性。

 這些矛盾沒有解決辦法。

《斷背山》

只有男同性戀者才擁有這個特權。只有他們才可領略到什麼才是這世界的最綺妮。這是女士們永遠都及不到的領域。在大片草地,巍峨山巒,兩個牛仔越林過山。在這片土地之上,世界中彷彿只有他們兩個。互相照料,共越過一個又一個的風光。男人裡獨有的孤獨,在這個環境慢慢地消弭。 是啊!只有男士才懂得到的孤獨,這是女士們理解不了的。男士們的孤獨是心理結構的一環,請不要把這誤解為“悶”。此處引用維根斯坦的一句說話:“你們永遠都不會懂!” 

不過這不梗梗是斷背山所想的表達。

禁色,被世不容,兩牛仔只能偷雞摸狗。而且艾尼斯早有婚約,他只好收心養性,持家活兒。艾尼斯不如積克,積克夫憑妻貴,不擔心這個可惡的現實生活。兩個牛仔與外在世界的對比,一邊像是烏托邦,另一邊則像是會令人透不過氣來的殘酷世界。兩人心悅卻不可自由地共歡,世界所加諸的壓力,令他們只好躲在斷背山裡。他們所有的並不是苟且偷戀,他們是不想這般偷雞摸狗的。但可以什麼樣?他們已經作了最大的妥協。

故事中有些對比是頗值得再回味的。艾尼斯和積克初相時,積克每天於斷背山用來回四小時去與艾尼斯共餐,而那時就是他們一生最快樂的時光。到了後來兩人各有家室,相隔萬里,見面得要花十多小時的車程。這十多小時的車程,就是在暗示他們為了維持關係所面對的困難越來越大。

他們的苦戀不只是因為識不逢時,也是因為奇妙的命運在作弄。

『我們原本是可以到處去開心的。就是你,我們只可以得這個斷背山。這個他媽的斷背山!』

“斷背山”可以如羅生門一樣成為一個可作獨立使用的詞語。“斷背山”是指每人心裡都有一個充滿甜酸苦辣回憶的世界,離之不開,合則傷神。故事其實是借了這個這個特殊關係,去表示每個人心裡都有自他的一個揮不去,由過去渾成的世界。觀影者若只懂集中戲裡的同性關係作討論,我敢說:『你們看不懂!』。

2006年2月27日星期一

毛黎投

毛黎投,初時其實只不過是一種口頭上的搏擊術,其原理相似於太極。一直發展至今,它成為中國現代文學的新標準。它對中國文學的改革,可以與五四運動的『我手寫我心』相比對 (係咪五四呀?唔記得了)。值得注意的是在發展的過程當中,是一個非常非常愉快的過程,而且是一個與政治無關的過程。

毛黎投運動首先是由與周作人無關的毛學家—周星星發起,時為十多年前開始 ( <-----老作)。他由榕樹頭進身至大戲棚,一直啟發無數年青一代。他的作品包括《他來自江湖》、《蓋世豪俠》、《四三零穿梭機》、《賭聖》及《國產零零柒》。但可惜的是至周星星上左大枱之後,他的文學已催於穩定。周星星時期的毛黎投,特徵為:尚沒有系統性、著重個人表現、對不同的表情及至不同表情中的不同程度的拿捏皆要十分之十分之準確 (e.g. 家有囍事)和常至少有一個演員作對手。

雖然周星星近來在文學上沒什突破,不過毛黎投在另一邊廂已滲進網絡的討論學舍之中。

網絡討論學舍中,由於大部份的交往模式多限於文字,所以毛黎投的展現形式,由語言遂發展出文字形態。但由於廣東話的文法結構是與當時的文字有一丁點的不同,若果死守於舊的中文文化的話,毛黎投文化便不能以最切合的形式展現,所以網絡討論學圈遂發展出一套嶄新的中文系統,即是現在常用的象形文字音標系統。與英語以拉丁文作音標符號所不同的地方,是象形文字音標系統是以每一個中文獨字皆作為音標符號。當你要輸入『我是個很美麗的女孩。』,剛好你忘了這些字甚樣輸入,象形文字音標系統就可以以這個方法解決:

1/ 首先要為你的句子作語義學等價交換。實際上是以白話文—廣府話對換程序作轉換。

2/ 轉換之中若碰上不懂得字形但懂得字音的字時,就可以用字音聯想程序找出同音的別字。

即是把『我是個很美麗的女孩。』這個陳述,轉為「我好靚女 o架!」。

『為何回來了,也不找我去品茗啊!』則是轉換為「做咩翻 o左 泥都唔搵我飲茶呀!」。

『我是個很美麗的女孩。』這句比較難解釋:

『我』是「我」。

『是』在轉換程序中則被抺掉,其實它的字義是隱沒於「好」字之中。

『很』是「好」。

『美麗』是「靚」。

『女孩』減縮成「女」。

是不是用「o架」則要視乎上文下理來決定。

至於『為何回來了,也不找我去品茗啊!』:

『為何』=「做咩」,也可作「做 mug」。奈於筆者的電腦沒有 mug 字的字形唯有以拉丁符號作說明,不過可以從中看得出象形文字音標系統的靈活之處。你用不了這個字,就用那個字替代。

『回來』=「番黎」、「返黎」、「番泥」、「翻泥」。

『了』=「o左」。

『也』=「都」。

『不』=「唔」。

『找』=「搵」。

『去』的字義遭隱沒於「飲茶」中。

『品茗』=「飲茶」。

『啊』=「呀」。

講述完象形文字音標系統的大概用法,想信大家都覺得此系統可說得上是易學難精。舉一個例,如『回來』一詞為什麼會這樣多的轉換詞呢?會不會因此而讓對方誤會了我的意思呢?

像「做咩翻 o左 泥都唔搵我飲茶呀!」,人家可能看錯以為我問他『為何翻了田,也不找我去品茗啊!』。

 其實上文大約也有提及過,這是此系統的特徵,因為要方便隨時找到替換,所以最好最有效的方案就是不加任何限制。會否看錯的問題,解決方法唯有是大家從不斷的溝通與交往中,互相更新,互補不足,隨時建立新的協定,這亦是系統當初設計時的原意。

當掌握到象形文字音標系統的用法,我們便可更進一步對毛黎投的文化世界有更多了解。

不過時間已到希望下次同大家繼續探討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