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9日星期日

鐵甲鋼拳 Real Steel

被迫給時代淘汰的拳手;母親剛離世,卻又被親父嫌棄的十一歲男孩;無端百事給丟棄在癈鐵場的沙包型機械人;這是關於遭拼棄於世的落水狗如何谷底反彈的故事。變形金剛那一類世界危機的題材太大了,還不如回歸人性的「鐵甲剛拳」那般感人肺腑。


一向不喜歡拳擊、格鬥一類的運動,但不抗拒以拳擊為主題的電影。之前便看過朗候活的「擊動深情 Cinderella man」和奇連依士活的「擊情 Million Dollar Baby」(還未睇過狂牛這部經典!)。兩套皆為上品。帶點奇怪的,看現場直播的拳賽時,只會感到比賽是又悶又無聊。但看拳擊電影時的感受就差天共地了。相信多多少少是因為從電影裡,觀眾感受到拳手為何而戰。更重要是觀眾容易感受到拳手的鐵一般的意志。


「擊動深情」的 Jim Braddock 是帶領美國走出大蕭條的象徵。「擊情」的 Maggie 一直拼鬥,只許活出自己的生命,不甘只作他人的陪襯。「擊情」的題才跟「鐵甲鋼拳」有點相似,但不一樣。Hugh Jackman 所飾的 Charlie 慕戀着舊日當拳擊手的時光。可惜時不與他,拳擊運動遭硬挷挷的機械人格鬥取代。因為拳擊比賽的觀眾們只想要更硬、更堅、更暴力的比賽。Charlie 只好轉而操控機械人去參與拳擊格鬥。Max,Charlie 的親兒,至出世以來就只跟生母生活。好景不常,母親離世,Max 的撫養權游走於他的富貴姨母與「濕滯」 Charlie 之間。Charlie 跟本就不認識 Max,更莫說對他有多少感情了。所以 Max 的撫養權便遭親父「販賣」給予他的姨母。又是因緣際會,因為姨母與他的丈夫要出門外遊,把 Max 暫托管於 Charlie,故事至此真正展開。


在這種情況認識自己的親父,Max 當然就不妥 Charlie。哪知大家都喜歡醉心機械人格鬥,又因此成了同道人。可笑的是 Charlie 雖稱雄於舊日的拳擊世界,但他來到今天的機械世界,他一直走霉運。這一部份可歸咎於他的急性子性格,不過更重要的是 Charlie 本身是屬於舊世代的人。Charlie 與 Max 之間就突出了新舊世代之間的分別。舊世代,一拳一步、每一個動作,皆是由心而發,由意志真實的掌控整個過程。而新世代,最着重 Command,即指令。只要說出一個指令,機器便會跟據預設的程序,作出對應的行動。但指令,即暗示了機器是以模式作行動。一齊皆以模式而動,便缺少了真實世界的靈活與流暢。就拿本人此刻為文的經驗來作喻。一向用電腦為文,以倉頡輸入法打字。一個字最多不過是五個碼,喜歡電腦打字的人,會稱之為效率。相反,實質上,打出來的字因受到字型的規範,跟本是看不出當時人的性格和心景。這不可比於為文以筆的一橫一捺的「真實」。


舊世代的是無限的,新世代的是模式的。從 Charlie 的經歷中,新舊的矛盾看似是難以磨合。奇蹟地從一部遭遺棄的老舊機械人中得到曙光。這部機械人 Atom 是劇本裡最絕妙的設計。他有模擬人類真實動作的能力,並且可以把模擬得來的動作儲入記憶系統,以作為模式的基本。最預想不到的是 Atom 本身的設計是要給作「沙包 」之用,是一種用來捱打的機械人。亦是這種捱打的「本領」,一次又一次捱出奇蹟。Atom 是真真實實的 underdog。


Atom 之所以可以模擬人類的動作,是因為它可以「看得見」。「看得見」在劇本中處處帶出一個懸念。一幕裡,就安排了 Atom 坐在鏡子之前,「呆呆的」望着自己的倒影。因為「看得見」這個特性,似是而非的暗示了 Atom 是具有意識的。這是不可肯定的,亦居多於不可能。但配合了父、子、機械人的關係組合, 這個懸念奇妙地融合出了的聖父、聖子、聖靈般的三為一體。同時,Atom 的虚無飄渺的意識亦令觀眾可以代入且相信它哪「真正的鐵的意志」。


父的才能、子的意志、機械人的鋼身,三為一體。對抗財伐的壟斷,勇闖不可能的任務。這多少有意微言現今的情況。現實裡,越是大形的跨國企業,內部的運作就越是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問題。這些情形都以宙斯這部巨無霸級的機械人表現出來。更厲害的模式,也不過是能夠顧及更多的情況。但真實的情況又哪可能完全的窮盡。系統越是龐大,就越多的空隙,越是防避不了人性的靈活。於是又要為系統填填補補,雜質越來越多,最終必不了要垮跌一交。

2011年10月5日星期三

色謎睡美人 The Sleeping Beauty



本文不打算以這部澳洲電影為主題。一來不是太看得明白這電影,藉着此文,望能理清對這電影的理解。二來是想藉着此電影,談談如何調節自己去看每一部電影。先此聲明,不會有什麼心得跟大家說。純綷是一段觀影後的反省。

為何煞有介事以這一個題目吸引人的注意呢?早一陣子就有留意這部電影。不論是女主角、題才、大橋都撩起人的心蠢蠢欲動起來。Emily Browning,前作有「尼蒙利斯之連環不幸事件」和「天姬戰 Sucker Punch」。她算不是什麼大美人的胚子。天生的娃娃臉,就連身形亦很娃娃的,不屬於火辣型的女生。然而,厚潤的朱唇、與白晳的肌膚總會吸引到很多人的。其次,電影打着 Sleeping Beauty 的名號,是迪士尼動畫的反類型、舊瓶新酒、還是借題發揮?然後一聽過題材大橋,立時便聯想到 MK Ultra、Monarch Programming、Mind Control、甚至是光明會。實在很有 Sucker Punch 的影子,但只能說是在表面的形式。我就是抱着以上等等的觀念入場。當然,我給殺了個措手不及。

電影並不討厭。至少,她能令觀眾腦筋運轉。故事是這樣的(忘了說,往下的是大量的劇情透露。不想給在打擾了雅興的,請自行離開。)...... Lucy 是個清貧的 80 後,生活拮据,一貧如洗,身繫大筆借貸供上大學之用。母親靠不住,朋友也不太幫得上忙。生活迫人,她不時上酒吧找賣淫的機會,以幫補些微。屋也没一間,就算是真金白銀交屋租了,卻比寄人籬下還要可憐。偶而看見報上的招聘廣告。一探究竟,薪酬可觀。代價是要買弄色相,當神秘富貴意淫宴的餐酒服務員。她也没多想便上班去。其實入職條件算不上特別,就是美女便行了。

在那個富貴意淫宴,招呼的盡是富豪貴紳。但他們不是「普通的」的名人。看上去,他們都富貴得很,一般人連知得他們的名字的資格也不值。用個比喻,他們就像是羅富齊家族般,平民百姓哪會認得他們的樣子。富貴意淫宴裡,餐宴廳裡一律只用女服務員。她們個個都要坦服露乳,奇裝異服。就是看着畫面亦會感受到極怪異的壓人氣氛。霎時便想起布紐爾的「中產階級的審慎魅力」。一班大富貴,道貌岸然,內心處另有着怪詭的思想。然而,不要意為這是部充滿批判性的電影,以為是在批判資產階級如何的剝削低下階層。一點也不是。而是這是一部充滿像徵意義的電影,只要觀眾能堅持到電影的最後一幕。

堅持?說過了,我是抱着很多的「偏見」入場的。心裡滿是雜質,又没料到電影原來是完全的另一回事。本來做好準備,料想會有激烈的情節和澎湃的聲畫刺激。所遇到的卻是千差萬別。配樂也幾近若無,全片的畫面亦一片慘白。不論從簡介、劇照、預告,總以為這是一部很挑戰觀眾的重口味電影。實情這是一部極其收儉而意義隱晦的電影。看到中場時,其實頗不耐悶。幸好還能及時調整好自己的「生理時鐘」,就像中醫打脈前先要調息,我很快調整好急燥的心情。並且整理了先前所看過的劇情,再從另一方向進入這電影的世界。

看電影,先看劇情,再尋解意義。但更重要的是要投入到電影的世界中。有時候,有些人很着意劇評影話的透露劇情的程度。但我敢說,這不是看任何電影的最重要的着眼處。劇情只能帶給觀眾片時半刻的新鮮感和驚喜。更重要的是電影所展現的一個世界。就算是荷里活的公式電影亦一樣。「色謎睡美人」是稍有啅頭,不是什麼驚天動地的電影,劇情也没什驚喜。但不要以為電影不好。實在是須要投入到她的世界裡的,才能嚼出電影的味道。

劇情的進展是,Lucy 為了賺得更可觀的錢,接受了「媒人」Clara 的題議。她只需服下迷藥赤身睡下,以供神秘顧客褻玩。Clara 更向她保證「Your vagina will not be penetrated」。但是經過一次又一次的交易後,越深感不妥。越想要知道在她睡着時,有什麼事發生過在她身上。於是偷偷的帶着迷形攝錄機進入睡房,希望能一探究竟。Lucy 最後所看見的,都跟我們的一樣。這是否就代表我們知道這是什麼一回事?跟 Lucy 知得一樣多?當觀眾的永遠比當劇中的主角更有利。Lucy 在片未的嚎哭,只因為她一時接受不了睡醒在一條死屍之側,而一切又不明所以。但為何劇情會發展至這一步?知得道所有的劇情了,整個故事代表着什麼?

「色謎睡美人」不是以劇情主導的電影,而是文學性滿佈的電影。Lucy 的生活,以今天的標準,算不上不自愛、不自重。講到尾,為勢所迫。在接下神秘意淫宴之前,為維持生計,除了去實驗室當實驗對象,亦會到酒吧找機會做色慾勾檔。在這些場境裡,要注意的是 lucy 的口舌所載着的隱喻。Clara 曾經向 Lucy 煞有介事的說「Your vagina is a temple」。不看過整套電影,而單就字義去理解,只會感覺到這是 Clara 刻意說出令 Lucy 難堪的性侵犯言語。然而,這句說話正正是和 Lucy 的口舌有一個重要的對比。在實驗室裡,Lucy 這實驗對象須要吞下胃喉,給人做實驗;在酒吧的其中一次,Lucy 向酒客示意給他口交;提供第二次的睡美人服務時,那個粗魯的肥伯伯很是肉緊的伸手指進入並玩弄 Lucy 的口;Lucy 的一次跟好友 Birdmann 坐在梳化談心時,他亦說過不想把他的滿髒的舌頭伸入她的口。整套電影裡,Lucy 的口舌隱喻了肉慾的發洩。她的口舌所具有的象徵,正好突出了「Your vagina is a temple」。

先不要斟酌 Lucy 有否、又或如何出賣她的肉體。觀眾要注意電影給我們看見什麼。Lucy 多次的在熒幕陳展她的肉體。有些人厭說「色謎睡美人」在刻意賣弄色相。愚則認為,偏偏在這幾個場境裡跟本連一點色情成份也没有。Lucy 幾場的床上的裸露都涉及一重要的元素 --- 充㳍的生命力與頹敗中的身體。三個老伯與 Lucy 的一個親密好友 Birdmann,他們的生命都正處於衰敗頹瘓。其中第一個做睡美人交易的老翁,便說出了一個甚有喻意的故事。那個故事帶出了,人當盛年與衰老的分別。盛年的人,少年不知愁滋味。總是急着要確立自己的身份,而不安於現狀,到處歷奇。但當年老了,反過來眷戀年輕時的所有。頹敗中的人想要恢服生氣,健康的人卻倒過來想脫離自己那灰調人生。

電影的前半段,不斷描述 Lucy 的生活的窘迫。其實這一切不過是她活在一個給金錢主宰着的世界。一幕中,當她獲得大筆紙幣,就不禁的抽離了它們在現實生活中的價值,把其中一張燒掉。始終她的身體還是充滿着生氣。這生氣令人羡慕,令得個個都想要侵入她的身體。Lucy 的口舌象徵滿足欲望的一個渠道,她的陰道象徵了經歷生命重生的隧道。所以「Your vagina is a temple」。睡在床上的 Lucy,就似是花瓷碟上的水牛芝士,卻要底襯一塊遭煎乾了的㿜黑的牛排。不論味道和色相皆不相配。看着那些老翁,連勃起的本事也没有,只可貪婪地撫弄、舐舔青春雪白的肉體。所有對 Lucy 身體所做的動作反映了他們如何的渴求青春、無力面對生命的暮終。Clara 似是戲謔的,跟顧客說他們不能「進入」Lucy 的身體。這其實等如是向老翁們說,青春走了,別望可以重頭再來。


或許,可以說這故事是極其的存在主意。Lucy 一直只看到生命中的苦,一直都想脫離這世界。都不過是因為 Lucy 還正值慕華之年。正好跟老翁所說的故事一樣。她及眼處跟她情況相反的,就是好友 Birdmann。她親眼看着他的生命的衰敗,死亡。在他身上,Lucy 拾回慈悲、善,心靈得到片刻的寧靜。在 Birdmann 死前,Lucy 讓他親近自己的肉體,讓他再嚐嚐生命的綻放。那一刻,彼此都得到了救贖。

總結
原諒我不能為這電影作一個合理的總結。正如在第一段所說,跟本就不太看得明白這電影。一定要下總結的話,那就是一部關於暮終的人如何偷生、盛年的人不安現狀的燥動,描寫他們之間的對比。

另一方面,以觀影的態度而言,觀眾就算能把劇情由尾至頭的背誦,就是否代表看得懂電影?他們投入不到那個世界,又如何斷言電影的好壞?如何批評電影裡的細微?

2011年9月26日星期一

離奇復仇事件 True Grit

人間正道是蒼桑。

蒼桑之一,是逢人提之必說不是的中文譯名。香港人早已不陌生於高安兄弟的大名。要吸引觀眾,在海報印上「高安兄弟」不就是行了吧!凡來港的高安之作都給插上「離奇」一詞,已不去思量尊重、慎重與否,就是未看過電影一眼,便已給那幾個中文字破壞了「先驗」印象。好!抽完水,回到正題。

蒼桑二,正是「人間正道是蒼桑」。電影當然不離奇。然挖苦、黑色幽默依舊。而且帶點反類型。在西部片橫掃的時代,可層見過牛仔大俠以藏匿厠格之態出場(我觀影年資太淺,不能肯定)?Rooster 這老差骨,未見其影先聞其聲。人人都說他是真硬漢,True Grit。見真箇其容,卻是個嗜酒、囉嗦的老頑固。更試過因一時的孩子氣,跟人醉酒鬥射粟米餅,比鎗法。但是,這是否就說明了反類型是這部電影的真正目的?何況,高安兄弟的電影的風格大多如此。

True Grit」或許是「No Country for Old Men」的「前傳」。不是指電影之間有任何的故事連絡。而是她們的精神道德大義。「No Country for Old Men」裡是個喪盡天良、瘋顛、人性迷失了的世界。「True Grit」是一個恩怨分明,義薄雲天的西部荒漠。Ed Tom Bell (湯美李鐘斯飾)在電影的開場說道:「I always liked to hear about the oldtimers. Never missed a chance to do so. You can't help but compare yourself against the oldtimers. Can't help but wonder how they would have operated these times.」而 True Grit 就是那個的舊時日。

兩套電影雖没有故事連脈,然而各自當中的一個重要角色可把她們扣在一起。兩個角色巧合地由同一個演員飾演(或許是刻意呢)。Josh Brolin 分別飾演過 True Grit Tom Chaney,與 No Country for Old Men Llewelyn Moss。兩個角色同由他擔當似乎不無原因。只要細細思量兩角色的特徵,便會隱隱發現電影所共同享有的價值觀和精神。

Josh Brolin 擔演的兩個角色的共同特徵,他們都是機會主義者。Llewelyn Moss 偶然碰到黑幫交易失敗而導致兩敗俱傷的戰場。發現巨款,一心據為己有,以為無人發現。但在此等人煙罕跡的荒漠地帶,說與你無關,只會是侮辱了人家的智慧。貫穿了整套電影的大逃亡由此展開。在 True GritTom Chaney 本來與 Mattie Ross 一家無怨無仇,命運的作弄令得她的父親命喪於他的手,更乘機搶走他兩枚金塊,繼而相似地又走上了逃亡之路。

No Country for Old Men Llewelyn Moss 為主線。這個窩囊小人,財迷心竅乘機取利。本來就没讓人對他有好感之處。誰知殺出了一個冬菇頭變態殺手,立刻便轉而令觀眾為他處處擔驚。True Grit Tom Chaney,明顯的因他的所作所為,令 Mattie Ross 頓失所靠,所以相反的令觀眾冷齒。但其實不應因為觀眾的兩極反應,而蒙蓋了兩個角色的共同本質 --- 他們都是社會中貪圖不勞而獲的小人。這兩個角色其實就是一個度量標準。一個顯示道德大義淪亡程度的標準。確立了這兩角色的相同之處,便可以從新的建立兩套電影之間的精神連絡。

No Country for Old Men 是一個大義消亡的冷漠世界。電影裡死去的人,每一個都死得完全没有價值。一切的殺戮,不過全是因錢而來。有人甘為錢而遭他人追殺,讓自己的靈魂永不得安寧。黑幫因為失去了大筆現金,而聘雇瘋狂無度的殺手,由他濫殺無辜,弄得天下秩序大亂。冬菇頭 Anton Chigurh 拿著重甸甸的屠牛汽鎗,一路幾乎見人就殺,令他的受害人如畜牲般倒下,也其實跟本只視他們為畜牲。簡直就是泯滅人性。然而 Anton Chigurh 的目標一直都很純粹,只是要一直的殺戮。殺戮就是他一歡愉之所在。不全然是為錢而幹這勾檔。這種「没有機心」的屬性,矛盾地賦予了他超然的地位,如惡魔般的傲慢相當誘人。Ed Tom Bell 一切看在眼裡,也只得搖搖頭,一面無奈。因此他才會念想他的祖先前輩、舊日人物,想像他們若處於現世,他們又會如何處理這一件件的離奇的案件,怎樣理解這種種的荒誕的人性。

相比之下,True Grit 直如香港的武俠世界。我太喜歡做這種對比。甚至乎我認為,No Country for Old Men True Grit 之關係,就如同射鵰三部曲與天龍八部般一樣。不過,不是所有人都喜歡這樣的對比,還好就此止住。

此前提及的道德大義是什麼意思?True Grit 中冷夜小屋的一幕,輕輕的提及過兩個術語:Malum Prohibited(於法不容) Malum in se(本惡)。於法不容,簡單的說就是一個給定義為不法的,然而行為本身不至於是邪惡。譬如,亂拋垃圾、隨地吐痰、又或者一些涉及違反程序正義的行為。本惡,即是殺人、性侵犯等等的行為。不論以宗教立場,還是普遍的眼光,這些行為本身都是邪惡的。先要表明,本人不是這方面的專家,但還是想試試借這兩個觀念,說明何謂道德大義。於法不容,相對「容許於法」的話;那本惡,就相對「道德大義」。

True Grit 前部份,Rooster Cogburn 在法庭給律師盤問。當中,律師處處針對 Rooster Cogburn。專針對很多的細節眼處,以說服陪審員 Rooster Cogburn 在拘捕犯人時是有行為失當。律師處處針鋒,Rooster Cogburn 這種武鬥多於文爭的牛仔跟本没有一點對抗的本事。這種場面,很容易令觀眾覺得他在堂上是多麼的狼狽,而視之為高安兄弟的黑色幽默。實則是,這樣的安排是另有較深的涵意。這一場是說明了,法律那種用雕雕琢琢的技巧,去辯明人有罪與否,Rooster Cogburn 很是嗤之以鼻。在 Rooster Cogburn 的世界中,就只有對錯,而不是恰當或不當。法律條文之複雜性,只不過倒頭來為罪惡服務。

除了一場法庭戲,Rooster Cogburn Mattie Ross 的對比,就更能突出他心中那道德大義的想法。Mattie Ross 很相信法律。她與馬商辯駁,取回父親之前用來訂馬的錢,就是為了聘用一個法警,為她捉拿殺父兇手。她前大部時間都是以法之名而行動。而且,她一而再、再而三的要 Rooster Cogburn 應承把 Tom Chaney 帶到他們所屬的地區法院審判。或許她對法律的執迷的動機,跟本就不純淨。無論如何,機緣巧合之下,她還是選擇了親自手刃仇人。記著,由法律中的罪人變為她眼裡仇人的一刻,這已不是以神聖之名尋求公義的事了。Mattie Ross 再不是無玷之身。所以,很富有宗教的色彩,Mattie Ross 一踏入這恩仇因果圈,便要承受代價。那復仇的一鎗把 Mattie Ross 彈入去了幽閉的深洞,更受毒蛇之吻。是十分形象地表達了業報已侵襲她身上來了。這刻開始,導演就借 Rooster Cogburn 彰顯何謂道德大義。

Rooster Cogburn 在戲中,不是一直都這樣的不濟的。這應該是刻意的安排,為的是要突出「獨眼龍雙鎗戰四虎」的氣概。我十分喜歡這種安排。雖然在中段的戲中,難免有悶的地方。然而重頭鎗戰中,看見「雖千萬人而吾往矣」的 Rooster Cogburn,還是有種想要跟在一起去戰鬥的心情。而且整部電影前大部份的不濟的形象,似乎亦是暗示道德大義世界步入頹敗的一面。無論如何,Rooster Cogburn 最後大發神威,奮起作最後對抗,多少給人帶來了希望的感覺。

一切都是無私的。不論是在哪種情況,什麼關頭,必全力以赴,拯救危難中的人。Rooster Cogburn 抱着命在危旦的 Mattie Ross,在星夜趕路,尋求能讓她保命的地方。到目的地時,他氣喘難舒。徐徐然一句:「我老了。」回想來,這可能是回應 No Country for Old Men 的。Rooster Cogburn 見証着道德大義的世界的衰亡。電影的最後,年長了的 Mattie Ross 回來尋找 Rooster Cogburn,卻只尋得他的墓。看到這處,心情也沉下了一大半。這個結局亦跟 No Country for Old Men 有着前後呼應。獨臂孤女,默默懷念生命中那頂天立地的義人。這份幽冷忡忡的感覺,很少在其他電影中感受得到。

2011年8月15日星期一

猿人爭霸戰:猩凶革命

他朝有日,猿人霸紀編年史會有這一段:猿人凱撒在「金門大橋大戰」領眾猿走出自由之路。嫌以上說得太認真了點嗎?有怪莫怪。這不過是因為電影令我難掩喜悅之情。「猩凶革命」,今年少有的驚喜。凱撒不單是猿人世界的偉大統帥,他更是古羅馬的 Spartacus。


電影開始於一群黑猩猩給活捉,並給送到去生化實驗室,以作實驗之用。實驗室的主要研究項目是腦退化証的解藥。占士法蘭高飾演 Will Rodman,天才科學家。他本來已完成了動物試藥的實驗階段,只差在把藥試驗於人類身上。可惜因一母黑猩猩的失控,大亂實驗室,以致研究項目告終。母黑猩猩失控非出於無因,它只想要保護剛出世的嬰黑猩猩。但没有人閱讀得出它恐懼的背後的因由。後來母黑猩猩還給擊斃,遺下嬰黑猩猩。Will 亦只好勉為其難,偷偷擔起養育嬰黑猩猩之責。腦退化的解藥是一種病毒,具有修補神經元的功能。但原來效能還不只於此。Will 意外地發現它可以令黑猩猩的智力大增。母黑猩猩接種了病毒,自然地亦把病毒傳給了嬰黑猩猩。嬰黑猩猩自出世的第二天已展露了不凡的智力。Will 授凱撒之名予以嬰黑猩猩,只是估不到凱撒後來成了開拓猿人世界的英雄。


黑猩猩具有這等智力,觀眾或許認為只是虛構的科學故事。現實中其實跟電影差不得太遠。Georgia State University 有隻黑猩猩 Kanzi。他能以特別設計的 Lexigram 跟研究員溝通。Lexigram 是一塊由各不相同的符號併湊成的板。Kanzi 指出符號以替代言語發音。那些符號通常具有指向性,即是一符號是代表綿花糖的,或另一個則是火。只要 Kanzi 指著綿花糖的符號,即便表示想要綿花糖。然而 Kanzi 更懂得利組合符號以表達另類的意圖。譬如,它會同時指出綿花糖和火的符號,研究員給它火柴和綿花糖,它跟著便會去收集柴枝點火,向研究員表演如何燒綿花糖。Kanzi 更是擁有良好的理解人類意向的能力,是一個很好的「聆聽者」。


好了,若要繼續談有關猩猩的認知能力的研究,相信還要花很多的段落。譬如,人類、猩猩的顳肌的分別,跟腦袋大小的關係,就是一例。就連猩猩會否分享食物也有過科學實驗研究。這些都是非常有趣的話題。


不妨就此止住,說回電影。


凱撒的精神原型或許就是 Spartacus,亦很像剛才提及的 Kanzi。整個故事最引人入性的,是看着凱撒如何由無知過渡至心思慎密的領袖統帥。凱撒的腦袋的神經元跟人類一樣發達,智力可比人類,是象棋高手〈有趣的是有紀錄說 Kanzi 是懂得玩食鬼遊戲〉。凱撒少時只能待在 Will 的家裡。隨着成長,它越來越嚮往窗外的世界。到後來因總總意外,凱撒給關在猩猩收容所,它在籠牢裡的牆上畫出一個窗的圖案〈猩猩能畫出具意念的圖案,一樣是有科學跟據〉 --- 它家裡的那個圓型的窗 --- 這為它種下了重要的、有關自由的意識。凱撒懂得它一個的自由並不可得保證,於是設法聯合收容所內其他猩猩的力量,確保能在未來打持久戰。


電影本身的科學性涵蓋已經很豐富,時間也算是緊迫了點,難得劇力的凝聚和發展不會顯得突兀。整個練兵、密謀的過程都很緊湊,没有一點悶場。凱撒一直蓄勢不發,待得各猿都準備好,一切皆備,它便發動「政變」。本來就没料到猩猩會有這麼慎密的思想,原來凱撒更開始懂得說話。在政變中,凱撒與 Dodge 對抗時,突然大叫「No!」。的確很是驚心。「In the beginning was the Word」。這一聲「No!」很有象徵性,愚更懷疑凱撒亦即是聖子的象徵。自凱撒的大叫一聲「No!」,眾猿人勢如破竹,後來更是一場令人印象深刻的「金門橋大戰」。


若果凱撒是聖子,那 Will 就是聖父,母黑猩猩更象徵着聖母呢!就說我胡扯吧!不過電影裡確實有着兩段父子關係:Will 與他患腦退化的親父、Will 與凱撒。親父 Charles 與 Will 的對比代表自然與科學,Will 與凱撒則象徵創造主與子。


生老病死是自然現象,人生之必經。但人類一直以與自然對抗之勢,圖扭轉這自然現象。這種對抗不易,路很難行。但人類一直幻想自己可一當天地的主宰。Will 日夜希覬治好父親的頑疾,可惜夢想越望越邈遠。正所謂神推鬼撞,在研究新藥的時候,Will 干涉了猿人的進化,引起大亂。電影只借了 Caroline 作輕輕的道德口批。科學干擾自然看似不是電影真正的主題。觀之對 Will 與凱撒的描寫,反而隱隱有種宗教上的神與子關係的涉及。Will 與凱撒的關係,很不同於與親父那般。Will 於凱撒有如親生父親,更似是創造主。


當凱撒長大後,坐在大樹之上遙望,開始有點不安份。自我開始越來越強,很在意自己身份及身世。凱撒向 Will 質問,所得到的答案也未能讓他釋懷。因為,雖然是知道自己的身世來歷,但對終極的問題「我是誰」是不容易參透的。幼年一直渴望窗外的世界。到長大了,才發現窗外的人類的世界,跟它格格不入,對它處處不容。原來那才是更大的桎梏。所以追尋自由的同時亦成了對自我的終極的追尋。這裡的自我,不單單包含身份、種族認同。別忘記,凱撒是撤頭撤尾的新族類。没有任何一個族類是可以包容得它的。所以凱撒才奮力為自己建立一個新國度。


草草總結。真正的自由是以戰鬥而得來的。

美國隊長:復仇者先鋒

說「美國隊長」充滿大美國主義。至少,他有「美國隊長」這個派頭供一眾思想左傾的人說他不恥。只怕是,若有朝一日「中國隊長」誕生之時,一眾高登義士會樂此不疲的為他設計不同款式的紅色小丑裝。大美國主義是没大不了的事吧。後日若 One World Government 的預言成真,或者我們還會調轉頭懷念這類可愛的大主義電影。

確實覺得他有點可愛。說的是美國隊長。一直喜觀電影以善。理想主義一點的說,電影是創作人的夢。看電影就是看別人的夢。用不着時時說人們的夢是如何不妥。刻意在裡頭找樂子。只要找到一點,瞳孔自然擴大,接收畫面加倍。甚至我願意任由它洗腦。我盡可能成為一支能接收一切的天綫。當然,亦曾有些電影是洗不了我的腦。

說美國隊長是大美國,那就是一場美國夢。然而,又不覺得電影真的很落力 Hard Sell 大美國精神,反而裡頭有一點自嘲的呢。例如要美國隊長這個大塊頭賣弄色相粉飾國力,又要推銷債劵買子彈。輕輕帶過,算是交到功課了。

還是簡單一說我喜歡「美國隊長」的地方:

第一,喜歡那個時代,二次大戰的時代。這是正邪兩立,壁壘分明的年代。縱使電影是給鋪上了一層灰調,但人類的精神裡是没有灰色地帶 … 至少以正史的角度。任何一套電影以此為背景,我大多會懶理它是以哪個國家為大。

第二,頗喜歡那條感情線。雖然感情發展的鋪排是薄弱了一點,但我不是着眼於這一點。美國的超級英雄大多不敗。尤其在電影裡,英雄主角必定會全身而回,兼而有氣有力盡享溫柔(蝙蝠俠是例外,他變態的)。但今次的美國隊長是敗了的。他敗於他的女人面前,未能赴約。讓他的女人等他至死是罪啊。奇怪的是没有人針對電影裡的大男人主義。

第三,喜歡一眾角色。喜歡 Tommy Lee Jones 是帶點瘋的老頭,在片末看他飛車重演 Men in Black 便覺得很醒神。女主角雖不是大美人,但她的一股英氣,再配合那大時代,她很表現出一種外剛內柔的感染力。Stanley Tucci 慧眼識英雄,一如<穿 Prada 的惡魔>永遠抱持著善心,利用他的「煉金術」幫助主角脫胎換骨。至於 Hugo Weaving,已經是一張惡人的臉譜了,又加上另一張紅色的,看得多,太膩了。

2011年7月29日星期五

生命樹 The Tree of Life 續

*******************************************************************
「Son ... Reach me my lighter.」Jack 把打火機遞上。

正要轉身回房,Mr. O’Brien 又叫住了他:「Have you forgotten something?」

Jack 遂走到父親面前,吻他的頰,再跟他擁抱一會。

「Do you love your father?」

「Yes, sir.」只管說有,但心裡何曾有愛。
*******************************************************************

諷刺是 Mr. O’Brien 的一句 Do you love your father。一語相關,Mr. O’Brien 又何曾敬愛過天上的父。 這是感人的一幕,在乎於觀眾會否理解 Mr. O’Brien 的性格。要是懂得了,慈悲便自自然然給引發出來。

故事開始於 Jack 成年之時。商業世界裡有種種的欺詐、控制,每個人都費力求存。而且 Jack 觸及到喪弟之痛,內心淩亂。心裡那上天的靈光,只剩餘在藍色玻璃杯中的一點燭光。然後,電影就續以一段著名的跨空越世的創世之旅。Jack 的意識回溯舊日,轉進了童年時那段的時間之隙。

Jack 的童年受盡父親的無慈嚴苛的影響。嚴厲的鉗制破壞了少年的自由與無知,又似是石匠的斧鑿,一刀刀的開墾這片混沌的心靈。Mr. O’Brien,嚴格、自律、積極進取、自信、滿有音樂天份;但亦自悲、不仁慈、好與鄰社比較、會因經濟條件的差異而不滿。常教導兒子不要仁慈,若非然,就只會給他人淘汰。對兒子,是太苛刻了,但他不是没有愛。這只是「必要的嚴酷」,希望兒子不要重蹈覆轍,落得像他般没有成就。他立身示例,說明他是如何的空有音樂天份,難望出頭。要有成就富裕,定必要放棄夢想,去見識貪婪的世界,與社會競爭。

然而,人一旦離開了內心那平靜的愉悅 --- 便離道途越遠。

天地初開時,你在哪裡?可有見過創世之瑰麗?

天地開闢、萬物繁衍。慈悲、剖判各司其職。要不是慈悲容納一切的可能,剖判便缺乏材料施工開土。要不是剖判的天工開鑿,慈悲之內的一切也不過是混沌一片,了無生氣。宇宙之中充滿這兩種意象。宇宙的虛空裡有著一切的物質,而物質間的引力與動能塑造物質成為星體雲河。來到地球,火山吐舌、大海水捲,帶動著地球上一切的物質融和聚合,引發生物性的化學反應,生命慢慢形成。男女結合,孕育後代。Mrs. O’Brien 的寛容、仁慈、愛心,隨得兒子的性格、心靈如何發展;Mr. O’Brien 的嚴厲、自律,多多少少為兒子的思想言行留下了引導。

世人於發達的社會中,難免於貪念,苟且於安逸。處身於太平,當看到世界的某角落的災禍,總會對上天生起疑問:為何要讓他們遭遇這一切?但何為對錯、災樂、禍福?

我們失卻謙卑。

不過是一縷烟塵,也不是目盡千秋,時間長廊中一閃而燼的微光,何來能力界定這一道道的二元對立之線?人類自懂說「前此」「往後」,就難免因自信、驕傲,而失之謙卑於上天。也失卻耐性,因為任誰也敢說已掌握一切。「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依。」什麼是對錯災樂禍福,不由人可以一言蔽之。只圖牢控身邊的一切,不滿於所有,奢望上天之力為其己用,以助攫略鴻圖。當失了預算,便埋怨上天的不體諒,狠心不成人之美。

至此還梗止於背離道途之人。

若樂於為善,然而好於苛評者,罪皆亦然。

要以慈悲為懷。

誰讓我們看到這一切之珍奇?有幸得到豐足之食,更懂珍饈的百味。不只於物質,我們亦知羞愧,辨對錯。然而人總難免昧於一時,受一時之葷慾所蔽。判辨之能也並非人人皆可有之,更莫論自省之心。當我們判辨人之不善之時,又何曾問過自己是如何能享有此判別之能、是非之心。我們有幸能得此啟光的照耀,這不完全是與生俱在的,也不是從努力就可得來。要能思能辯,必要有健魄強身,人生的遭遇歷練亦影響尤關。能免於一時之兇惡,便以此成一己立足的高地,分野人我之高低,那好比充滿偏見 Mr. O'Brien。剖判須以慈悲作衡,若非如此,人如迦樓羅,最終因積聚的毒氣而自焚。托爾斯泰說過:「對身邊的人好一點,大家活下來已不容易。」

天真的心本來没有對立之念。但 Jack 未能夠理解父親。親父、敵父、殺父之念,轉接形成。凡此種種加上必經的成長的過渡,Jack 的自我越見菱角。當父親要離家遠行工作,少年的劣根性也漸漸壯大。肆意放縱、 聯群結黨破壞。也開始敵不過性啟蒙期的不安份,偷偷潛入鄰舍閏房,窺褻姣好女子之秘。又濫用了親弟對他的信任,出其不意時捉弄傷害了他。一時頑劣的念頭,成為了兩兄弟間的心結。青春期中罪惡感帶他走出了無知的伊甸,没有依旁的動蕩的心,滿途迷茫。幸好在電影的尾聲,Jack 在向親弟的懺悔中尋回愛與救贖。亦從這段回憶裡,成年的 Jack 尋回內心的靈光。

Two ways through life,人生有兩個選擇:順應天性,或是沿恩典之路。不要因為那非線寫的敍事而嚇怕。那怕是沉悶,你只需靜靜的等待準備接受。也不要只顧著沉醉在文藝的氣氛,令自己變得「意淫」。我們所要做的,是看著「生命樹」,試跟著 Jack 一起,追溯這一段歷程;由一片虛無,至我們的生存:此時此刻接通遠古蠻荒,走出時間之外;讓電影引發我們內心的奇蹟 --- 愛與慈悲。

2011年7月11日星期一

生命樹 The Tree of Life

昨晚看十點場的「生命樹」。吃過晚飯才入場,多多少少都受了酒精影響,未能全程投入。

本來對生命樹這名字没有特別感覺。還是看過電影後,才醒起在此之前已接觸過這詞語。這未必會有直接的關係,但拿來作參考是會加強了對電影的感受。生命樹,Kabbalah(Tree of Life),猶太教中非常重要的慨念。電影中父母親的角色,大可以看成是猶太教生命樹其中兩個重要的元素 --- Gevurah(Judgement) 和 Chesed(Mercy)。父之角色,就是 Gevurah,上帝的左手;母,就是 Chesed,上帝的右手。猶太教中有此一說,當 Gevurah 和 Chesed 一同運作,就此創造世界。

Sean Penn,兒子的角色,站在此時此刻,回望一生 --- 這是兩個平衡的路:天地開初至生命誕生的浩瀚歷程,與父母親的結合、孕育他至長大成人 --- 慈悲容納萬物,剖判開天辟地,歷時千載,歷劫百回。直到此生此刻的此在,佇立於萬象紛陳的都市,驀然回首,念記父母之恩情,亦探問天道之恩典。

生命樹 The Tree of Life 續

2011年5月4日星期三

危機解密 Source Code

注意,劇情解密!

或 許有不少的電影共有著類同的元素,但本人盡可能把每一套電影都視作獨立的一元。「危機解密」所說的其實不只限於循環時空。有一個已是老掉牙的說法 -- 當人可以、甚或受困於循環時空裡,他要如何自處?他要如何利用這永遠多了出來的一天?答案自必然是充滿樂觀與正面的態度,而多數的電影看來都會像是這 樣。之前便有一套「偷天情緣」。「危機解密」有類似的情節,但是以解難的過程為主要的骨桿。不過就算是說人情,都走不出尋找愛情與彌補親情的老套。但不是 完全沒有可觀點。至少本人頗喜歡主角的那段親情戲。不過真正令我喜歡的卻是在戲的結尾。

男 主角早已在戲開始之前死去,卻尚存一息,轉個說法就是成了植物人。但透過某些技術,令他可以和在世的人溝通。然而,戲裡前一大段時間他是不知曉自 己已身故的消息。所以,戲一開始,觀眾便以主角的第一視點墮入了一個陌生的時空。到八分鐘過後,經歷了突然的大爆炸,主角由一個封閉空間跌入另一個的封閉 空間 -- 一個封閉的機艙。主角經歷的三個時空,都不過是一個又一個的封閉、有限制的時空。而且不同於「偷天情緣」,這兩個時空實際都不屬於現實。其中之一,是主角 的本我時空,亦即他的意識所寄居的狹窄空幻的機艙。另一個,是進入遇難者 Sean 那短暫的八分鐘的意識,活動於火車之中。一個時空是有限空間,一個是有限時間。主角唯一能活動其中的兩個時空,都對主角有極大的限制。這是一個很關鍵的安 排,直接令故事有另一個方向的解讀。

或 許,故事本身已預設了平衡宇宙的存在,但最重要的焦點還是意識世界。近兩三年,荷里活很多的電影都和意識拉上或多或少的關係。就說近兩三個月,就有「黑天 鵝」、「天姬戰」。更早的有「潛行空間」。當中的主角,在他們的本身的時空、所面向的現實世界,都充滿缺陷。他們都要進入另一個狀態 -- 透過另一個人格、另一個精神意識來得到解放,以進入無極的狀態。在「危機解密」裡亦都一樣。主角 Colter 本來就是已死之身,只能靠尖端的科技來保有剩下的意識。相比之下,先前提到的電影中的主角,他們的情況都沒有像 Colter 般來得特殊。意識只能困在機艙裡,和他那以死的肉身,就是向觀眾提示 Colter 在他所屬的現實世界已沒可能再有任何的出路。然而,無端給掉進那八分鐘的記憶,更是不斷復回的生生死死。Colter 執行任務,也不過出於無路可逃而繼續。甚至他自己不可以控制何時才進入 Sean 的意識。到任務成功,量子實驗的主腦跟本就無意讓他安詳的死去,要準備把他洗去記憶重啟。Colter 從頭至尾都沒有任何自主的空間,連人生必經的死亡亦受到支配。

自 身要如何去存在既然是不可控制,Colter 面對的任務倒不是完全的了無生趣。無他的,那火車上是他唯一可以控制的人生!他不去面對,也沒別的出路。那是唯一受他支面配的世界。他有機會讓火車上的所 有人避免了一次大災難,結識一個新的女伴,更可向老父衷訊,解去心結 -- 但一切都不可影響現實回復到舊觀。這是典型的自我完成的情節。

結 局是最吸引人的。一般的大團圓結局,其實暗藏巧妙。Colter 說服那跟他合作任務的女控制官 Goodwin,幫助他得到人生的真正了結。Goodwin 完成諾言,按下了控制台上的紅色按鈕,電子時鐘也就此歸零。不過很奇妙,Colter 的人生,或者說是 Sean 的,沒有因此熄滅。那邊時空裡生命的了結,在這邊的時空,意識卻給解放了出來。究竟那是平衡宇宙,還是純綷一念一世界的大意識空間呢?這都不重要了,因為 電影的結尾就是向觀眾提示 -- 我們一直都沒有真正的自由,是時候準備讓意識解放。

2011年4月11日星期一

殺神少女:漢娜

在這個年代,銀幕裡頭再沒有 Damsel in distress,也没有受支配的 Famme Fatal。正如《天姬戰》Sucker Punch 所提到,“You have all the weapons you need”,“妳”已經準備戰鬥。但為何目的?生命的課堂不會告訴妳。因為每個女孩都追逐自己的童話。

這是一個女孩尋找童話之地的過程,實現童話世界的故事。似是添布頓的“愛麗斯夢遊仙境”,一翻奇險怪歷之後,所帶給她的不是生命的啟示,而是踏上人生旅途前的最後考驗,真正投入險惡世界前的最後測試。Hanna的父親只傳授她求存技巧,但為何求存呢?恐怕就連她的父親自己也說不得清楚。就算到了結局,一切都大白於天,單從情節考慮,電影也没有提供任何的道德及心靈引導。都說過了,電影只告訴觀眾:你們已具備所有條件了,此刻開始就要為心中所嚮往而戰。為何而戰?這卻是閣下的事。

在香港觀看《Hanna》,會令人生起一個惹笑而且不太相關的聯想:香港的填鴨式教學。一開始,觀眾大慨只會想象 Hanna 不過是一個超級天才吧。她具備了很多不同範疇的知識,戰鬥的技能尤其超卓,但她半點不懂人間世情。她不懂何謂欺詐,不懂處世社交技巧。人類所發明的科技之中,就只懂得鎗。很 Cool!不是嗎?!但當我們看到給藏在床邊的格林童話繪畫集,就會明白她只是一個普通非常的女孩。當然,要說到她的身世的話,一點都不普通。

很喜歡把《Hanna》和《天姬戰》作比較。不單是她們同期在香港公映,亦因為她們都似是同服務於一個主題。戲內的女孩子,表面弱不禁風,卻又強悍難敵。雖遭遺棄於世,不過不會因此喪失意志。相反,在此類電影裡面,具備意志、技巧已是理所當然,縱使只限於想像的世界。剩下來主角所要尋找與確立的,是所將要往的方向和目標:在《天姬戰》中,那就是要逃離精神病院;《Hanna》裡,就安排了 Hanna 來到那個遭廢棄多時的遊樂場作暗喻。

也不妨把這兩套電影跟迪士尼的公主動畫聯合起來,以作非常不合理的聯想:多年來那些公主動畫都向女孩們展現一幕又一幕的童話世界,告訴她們有一世界是多麼的值得她們嚮往。她們的人生理應如此。到了現在,她們的這個世代已經成熟了,正是時候去爭取她們的童話世界來到人間。

題外話:Chemical Brother 的配樂 Cool 爆!另外,Eric Banner 在地庫以一敵四,Chok 爆!

2011年3月2日星期三

黑天鵝

*** 下文載有大量電影的情節。參看與否,看官請自行定斷。***

鏡子,人格自照的象徵,貫穿整套電影。戲中的鏡子道出了這是個怎樣的故事:頂級的芭蕾舞者在眾目之下人格崩潰的過程。不過眾目不屬於別人,而是由自我施加給自身。鏡子越多,壓力越重;鏡子越大,自我越加放大。當鏡子破碎,現實遭虛邪的一面全面佔據。自我從此失落無踪。

Nina 全心全身的奉獻給芭蕾舞,或許是真心的,不過難以不令人懷疑她的熱誠是全因她母親的影響而來的。Nina 的母親充滿怨鬱,因為年少時誤懷身孕,被迫放棄芭蕾舞。所以她把一生所望所渴寄托於唯一的女兒。她對 Nina 的照顧、關切的愛暗暗透著病態。沒有門鎖的門、隨便就脫光女兒的衣服、常常監察女兒的行踪。擁有强烈的控制慾,就似是童話中的令人震悚的黑暗母后,只差在 她沒有那種置人於死地的惡毒的心腸。這裡已足夠令人產生這樣的聯想:Nina 的真實生命本身就是那隻白天鵝。她自出生已沒了選擇的餘地,母親施法把 Nina 困在白天鵝的外殼裡。

性格直 接反映於她的專業裡。她的芭蕾一板一眼都精準無誤,但拘束非常。因為她從根本就不是白天鵝。她的努力是因為要依照母親的規則,不自覺地去完成母親的心願 -- 這確是強而有力的法術!未變成黑天鵝的 Nina 未能自勝孤獨,生活要依賴一個寄托 -- 對母親的愛,而一直沒想過、沒意識過她那處處受控的人生。童話般的景像充滿了心理缺陷,現實的壓力正是不斷壓捏白天鵝的每一根骨頭。Nina 更染上了個強迫症行為,不自控地伸手抓劃背胛 -- 這究竟是一種渲洩,還是抓破身體讓真正的自我解放?

然 後 Nina 當上了舞劇的首席,參演的是《天鵝湖》。Nina 須要同時飾演白天鵝與黑天鵝。舞團的總監 Thomas 不滿意 Nina 拘緊的表現,讓她當上首席是因為隱隱察覺到她渴求自我釋放的氣息 -- 從他強吻她的過程中。為了令她真正明白何謂釋放,Thomas 要她嘗試撫慰自己(Sex Kitten?)。這絕對是令人難忘的一幕 -- Nina 在清晨醒來自慰,才首似感知何謂快慰、首似感覺到自身的感覺,她從前從芭蕾舞中所受的全是令她身心俱疲的痛苦。雙腿合緊,纖指的迷惑的揉撫,每一刻都觸動 激發身體的貪婪、亢奮。看著 Nina 的身軀的扭動,簡直是裡頭有另一個的她正在蘊釀成形,發勢破殼而出。正是弄得緋紅汗霧之時,眼角處驚覺在旁熟睡正酣的母親 -- 自我勃放之中仍籠罩著的幢幢陰影。

自我 釋放的渴求與母親的控制形成強烈的矛盾,漸地越演激烈。但 Nina 的黑天鵝未見羽翼豐盈,面對舞場,漸漸生起難抵的壓力。看著假想敵 Lily,不完美的舞姿,但放蕩,正正是演出黑天鵝的人才。Lily 或明或暗威脅 Nina 的脆弱的地位。一面是下意識催動,也是為著要跟母親對抗,Nina 便跟這一隻小野貓同上夜店狂歡。迷幻藥、性、強烈的閃光,一幕幕的滿載神秘學式的符號,夜店之中 Nina 所遇上的只會令人聯想到一系列的洗腦程序。再經歷新鮮的同性 wet dream,與假想的黑天鵝夢中性愛,終得高潮。Sex Kitten Program 完成,Nina 亦掙脫了母親的枷鎖。


「What happen to my sweet girl?」
「She’s gone!」

但 Nina 的演出還未達至完美,那還欠最要緊的一步 -- Traumatization。Nina 所經歷的滿載毁滅性。一來她心裡還梗存一念規範著自我,二來她没有自信可達至完美。鏡子破碎,最終人格崩潰喪失。黑天鵝走出虛幻,正式佔據 Nina 的肉身在舞上施展揮鞭轉的魅力,迷誘眾生。完美 -- 忘我,還是滅我?


********************************************
毌 疑,《黑天鵝》是優異的。甚少有電影會令我感覺到自己的心在厚沉的跳。一個疑問:真實的生活中可真有如此極端的情節嗎? 極端如《黑天鵝》,追求藝術上的完美已為其次,而是以藝術之途追求永恆的自我為終。其實細心一想,待之以文本分析,即可發現在《黑天鵝》裡所謂的“完 美”,不是指藝術的巔峰,而是讓人瘋狂的、永恆不滅的攝人魅力。而這種魅力必定先把自己的內在掏空,才可讓新的“我”注入。不過,當新的“我”誕生,實際 是自我的消滅。這是一個對何謂“忘我”的全新的理解。《黑天鵝》不單是再次述說藝術家如何為藝術瘋狂的故事,而更似是說極致的光輝之前必要的“建構性的自 我喪失”。

於 前任首席 Beth 的面前,Nina 感受到聲名褪色的悲涼。或許,Nina 應該清楚知道,不論成敗,她的命運只會如 Beth 同樣。如果成功,世人記得的只會是在舞台上迷倒眾生的黑天鵝,没有人會對她的真實自我有興趣。如果失敗,給埋在名將腳下的白骨堆裡,就是名字也變得不值給 一提。所以 Beth 說:「I’m nothing.」她們只不過是承載虛名的軀殼,裝著自我的鏡子因而給打碎。

《黑 天鵝》滿載著危險的意識。如前所說的,要成功必先喪失自我是一例。另外,電影裡充滿崇拜黑暗與力量的氣氛。這由其是於片未,Nina 成功化成黑天鵝的一幕。Nina 此前一直如舞劇中的白天鵝般脆弱。直至黑天鵝真正誕生,憑 Nina 手臂的肌肉的線條,觀眾甚至可以感受到她所擁有的強大力量。然後,觀眾才發覺他們不再同情那楚楚可憐、容易受傷的白天鵝。我們只想看到那個充滿力量的黑天 鵝。那力量才是魅力之源。天使給魔鬼打敗了。天鵝在金字塔上的太陽照耀下,完成屬於她的 Initiation。


2011年1月21日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