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29日星期五

「愛」幻

還未完成的短文。

--------------------------------------------------------------------------------

「愛」無以名狀。書本裡、電視裡及至在宗教裡都把它說成是人類世界中最為重要。愛,人類因為有它,我們會團結,我們會從重創後灰燼中站起來、我們會感到無比的溫昫。愛令我們體驗到什麼是恩賜,學懂去犧牲,學懂體諒。在這社會中我們知道愛是非常寶貴,從來沒有多少人敢膽質疑它的實在性、合理性。某宗教裡,某一歷史人物,他的愛甚至堪稱為這世上最偉大,皆因他擁有的是無私、神性、能為世人洗脫一齊罪孽的愛。這位宗教裡的重要人物,在現世沒有多少人有“勇氣”去談論他究竟是否有神經病。從歷史上的記載,這個人在我的眼中,若他所擁有的而且確是愛的話,那確實是無私的。他的犧牲並不是某一個人,而是為這世上的人。不分男的女的、或老或少、有罪無罪,他宣稱為每一個人去承擔。仲然他的舉動是不切實際,他的精神仍然是「偉大」。

他的愛之所以無私,正如上面所說他不分種類、種族,更重要的是他求負出不求回報。

平常人的愛總是「私」。這些愛是有它們各自的領域,越出這個領域的話,它們的愛便會自動失效。親情、母愛、父愛、男女愛、友情,這全都有特定的領域。你或會來了個投訴:「你在說什麼的鬼話啊?領什麼域?!」領域即是有效區域,人間上種種的愛都有它們各自的存在範圍。母親父親的愛總只會對他們的骨肉發出。要是其他小孩和自己的兒子互相扭作一團,父母們大多數只會不問因由,而去追究指摘其他的小孩(但有一些父母他們擁有比常人高的智慧,他們會為著自己下一代的成長,而要自己兒子親自面對自己的‘敵人’,這又是令一種形式的愛了)。以比較生物學式的探討方式,父母偏幫自己子女的行為,其實完完全全是為了確保自己的後代能順利地延續下去。與之類似的親情,也是基於既然大家‘種’是這麼的接近,而為了讓己族的豐盛,當然是彼此團結果起來互相幫助。為了自己的族群,我可以上不問負出了多少。這看似是多麼的無私。可是他們內心處所潛藏的台詞卻是:「若你和我沒有任何親戚關係的話,就別期望我可會對你好。」我這樣說並不是有意去抹黑人間最為寶貴的東西。這些總總大都是意識的作用。

例如作為朋友,每每要向對方負出時,我們看來並不會作每一個決定就作個計算。我們不會先想:「你之前對我有多好呢?」但有一個事實,能成為朋友的,在過往大家總有令大家開心愉快的事。回想一下,你們每一個朋友是如何認識、如何發展大家的感情、如何共患難。能成為朋友,應該,總是由一個好開始而發展的吧!

「身處清晨的幻霧,人們因為認不清身邊的環境,看不見週遭而走在一起。然而,毒太陽升起,美麗的幻霧被蒸發掉。這時,人們認清週遭,他們分開!」

愛情,男男女女之間的愛,更徹徹底底表現出一場又一場的權衡角力,一段又一段經濟學式的供應與需求。人間這麼多樣的愛,以愛情最為曖昧。愛情,究竟有沒有這回事的呢?它會不會只是純粹的一個詞語?它會不會只是人們虛構出來?它就像是虛構小說的人物情節,雖然它們令到我們感動,但始終都是虛構。「因誤會而結合,因了解而分開。」這句土話是甚樣解?問題徵結在於愛是沒可能名狀的東西。任你甚努力也是徒勞。

他為了妻子犧牲,這是因為他愛他的妻子。

她因為愛他,她願意忍受他對她的一切。

他令到她感動不已,她認為他真的是愛他。

愛,總是有著很多的“因為…所以…”。凡人總是因為什麼得到了滿足,而感到他們是否得了愛!問問自己,你的虛榮心是滿足了?你那喜歡炫耀的心是否滿足了?你的安全感是否滿足了?你的佔有慾是否滿足了?你的自尊心是否滿足了?還有,你的性慾也是否已滿足了?但愛不會只是純粹的滿足。愛是不自覺的蠱惑活動。它們會為求得心中所渴望,而懂得負出對方也渴望的。誰說愛是純粹的?純粹只是愛的存在模式。愛的活動那多姿多彩的本身,跟本就不純粹。

但這不表示愛沒有存在價值,我只是想說不要過份褒獎‘偉大的愛’。或者,這世界裡真的存在著愛。但我們如何可以分別出什麼是愛?如何分辨真誠與虛偽?又何謂真誠與虛偽?似乎我們一開始就注定要先有所犧牲,注定要投向那不安不定之未知裡。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