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1日星期三

誰錯誰對?

在一個言談的情境中,其中一方在問了個問題(假設詢問對方的看法),另一方回答。問方對答案不滿意,續而轉換了問題方式。答方依舊回答同一個句子。問方繼續以像是解釋自己的問題而發問。答方則繼續以像是解釋自己的答案而回答。 

很亂嗎? 

其實並不亂。我久不久就會碰見這樣的場面。答方往往會被說成是『耍太極』,又或者是『佢跟本唔知人問咩!』。 

之不過孰是孰非其實是頗難斷定。答方可能看得出對方是不會明白而在耍。也可能是他認為這個轉換答案的形式會扭曲了他的意思。我是說問方可能跟本是不明白答方的答案。

 若果問方不是不明白答方的答案的話,其他可能性還是有的。例如,問方表面是在詢問一些意見,其實暗自希望對方給出個具實際性的行動方式,先不理會他有意識還是無意識,答方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只一個,而且也一一詳告問方,要問方自己決擇。於是情況就變成了需求與供應的不平衡了。因為問方其實在要求一個答案,而不是要知道有多少可能性。

 這些矛盾沒有解決辦法。

沒有留言: